1. 首页 > 自学学历资讯

古今学历对照好吗?

网上很多网友比较感兴趣古今学历对照我国古代科举这事比较感兴趣古今学历对照,也有很有多一直在类比古代功名和现在学历学位以及福利社会地位等对比,笔者就依照自己的理解给大家列举一下明清各级功名对照现代的学历关系!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古今学历对照

明清古代科举示意图

童生(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古代童生那就是现在初中业务教育,中专麻烦毕业证,脱离文盲范畴的人。优秀成绩好的童生就是县区重点中学的高中毕业生。注意现在辍学可能童生都不如因为没资格参加高考也是省试考秀才!

秀才(生员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古代秀才相对应就是参加高考成功上本科大学且拿到毕业和学位证书的大学生!增生就是现在大学扩招的本科生,附生就是三本现在是二本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的本科,勉强够本科层次所以就是附生,依附的意思,古人说话很有艺术。其中较为特殊是廪生,著名人物蒲松龄一辈子就是廪生,拿着每个月国家发的廪米的优秀生员就类似于我们国家的985,211重点院校拿国家奖学金的同学们了!这个时候古代秀才就有一定的特权和地位了,可以当私塾老师,师爷,免去赋税,见县太爷免跪等一系列普通老百姓不能有的特权和地位,但是秀才还不能直接做官!因为古代人口基数少,一个人正式编制就县令,县丞,教谕,典史等那几个人,其他都是小吏县太爷自己掏钱雇佣的。因为现在是新中国民主国家虽然没有封建时候的特权,但是一旦古今学历对照你拥有本科学历那么你的学历就超越国内96%的人了,你可以报考公务员考试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混的好的可以官员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是985,211那么可能起点更高些,高校好的资源,就业前景,以后发展等都会好一些。很多大城市落户也都是本科学历起步,相对于生员来说秀才可以说迈进了一大步,古代能通过县,府,省三级考试录入的人在乡村里面也是值得尊敬的。范进中秀才的时候,他势力的老丈人还提了付下水给他道喜,还不忘嘱咐他注意形象不要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扒粪,可见秀才古代文盲多也不是很简单。

介于秀才和举人之间还有一些特殊群体出现,因为秀才考上举人难度实在很大,但是也有部分人学识也十分优秀,明清时期就让这部分入国子监学习。

古今学历对照

北京的国子监大门

入监毕业的有贡生(即“贡监”,包括岁贡、恩贡、副贡、拔贡、优贡、例贡)、监生(恩监、优监、荫监、例监),著名的有历史上被康熙成为“大清廉吏第一”于成龙大人就是以副榜贡生的身份正途身份进行吏部筛选成为罗城知县,一步一步成为封疆大吏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是仅限清朝早期国家需要大量治理人才而折中的方式,举人榜下再下副榜,清乾隆到晚期举人都排名等空缺的时候,副榜贡生就很难有和举人进士捐赠土豪官二代一起筛选这样的机会了。这类贡生,监生大概类似于985,211硕士研究生,211,985博士研究生选调生了,实习期满一般是定级副科级或者正科级干部待遇,少数特别优秀的可以授予副科级或者正科级领导实岗。还有就是贡士和监生和秀才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和举人一样直接参加会试获得贡士后经殿试后取得进士头衔的,所以也相当不容易。

古今学历对照

电视剧于成龙人物形象

举人,大家应该都熟悉了,就是通过每三年一次的乡试,这次考试级别就很高了,通常都是皇帝委派得力大臣担任主考官,一般在八月举行,俗称秋闱。中第一名叫“解元”,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就是解元。古代中举了,就称作老爷了,在县里都吃得开,县太爷各乡绅的好朋友,国家免于举人相当数量田地赋税,一般就是不做官老百姓把田挂在举人老爷名下或者其他途径经济来源也不差,而且古代举人犯法还不能直接打屁股,需要上报朝廷剥夺功名后才能用刑,清前中期一般运气好可以直接授予知县,后期也可以通过举人大挑(一堆举人没当官会在一起选长相好的当官,不考文化,只看相貌,就是这么任性)途径当官或者给官老爷当幕僚举荐入仕。历史上著名的举人海瑞,左宗棠都是举人身份出身,当然相对进士来说举人日后成为大官几率很低。著名的范进中举,之后的场景很好的阐述了古代举人地位以及不容易获得。现在类比于清华北大人大985博士选调生走省委组织部特招人才引进通道,通常一般2,3年会授予副处级待遇或者少数副处级领导岗位。因为现在社会分工很明确一个村里面都有几个干部的社会没有办法直接上来授予县长处长这类官职,古代也只有幸运儿举人能得到知县县令正七品起点,一般都是充做教喻,县丞从七品或者正八品相关官职,类似于现在副处级对应合适不过。

古今学历对照

晚清名臣左宗棠画像

贡士就是获得举人来年参加的会试考过的人,因为考试是春天举行,一般叫春闱,那时正直杏花浪漫,所以贡榜也俗称杏榜,考中第一名叫会元。之前宋朝之前贡士考试也要落榜,后面宋朝出了个有名落榜生张元,凭借一己之力(有真才实学,投奔西夏反过来打宋朝,宋朝头都大,代价很大)改变中国科举之力,后来自北宋起贡士参加殿试(皇帝亲自监考,之前皇帝出席,后面也是走过场)不进行罢黜。明清进士又分为三等,第一甲进士及第,俗称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进士出身(清朝一般20到40名)其中二甲第一名也就是第四名叫做传胪,上殿念名字的给他面子以做鼓励,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智慧!第三甲同进士出身(100到300名)其中第一甲状元直接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会给新科进士一定赏钱,赐宴,游街,提名等系列显摆荣誉,其中状元则待遇更佳,着状元袍骑马从午门正门御道进(皇帝走的单,乱走杀头)敲锣打鼓好不威风。剩余二甲三甲还要进行朝考合格者入翰林院学习,俗称庶吉士,皇帝亲自选部署,县令等官职,俗称天子门生。古代亦有非翰林不大学士,纵观明清两代荣升大学士不是翰林出身寥寥无几,这也是和普通进士日后有本质的区别。

古今学历对照

清代著名黄冈籍诗人陈沆状元及第的牌匾

好了,来到进士这个层次其实现在我国学历已经没有能对应了,有人会说院士,其实院士是科学家荣誉称号不是学历学位,我国博士学历就是顶了,那么什么人群能对应进士呢?我想点翰林进士就是中央党校中青年班学习的青年干部国家未来厅级,部级甚至国家级青年后备储蓄人才!这类人已经担任副厅,重要的正处岗位,个别正厅。一般进士就类比于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班了,出来工作几年一般都是正处,副厅级,个别正厅领导岗位。想比大家看到这里基本能感受到古代一个人从童生一路走来到进士的不容易了吧,所以才有范进中个举人都会发疯邻居都视作他是天下文曲星下凡!现代985本科录入率大部分普遍低于2%,高中又会淘汰50%,一个现代人从幼儿园开始到高考考上985大概占同龄人的1%,而这仅仅相当于古代学习优秀的秀才而已!不是十分准确但事实如此,中国古代科举早些年给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才上升通道都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是后期八股文也彻底锁死了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有些人考到80多岁也不过是个童生!现代人也未尝不是如此,高考笑到最后的是一小部分人,当然他们也是付出别人看不见的持续性的努力才如愿以偿。有幸的是身处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360行行出状元,只要为社会做贡献的人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我想这也是我们国家千百年文化代代相承且越来越有魅力的原因之一吧!英雄不问出处,身处现时代相比较封建旧社会机会很多,需要不仅是高学历,可能拼的更多是综合素养,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古今学历对照

北京大学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jiaoyu/1195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