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报名时间

我人做学历教育是什么难学吗?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峰北京报道“双减”之后,基础教育的生态会如何变化?这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需要改革教育评价,开展素质教育。

在12月4日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指出,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之外,需要更新我们的教育文化,尤其是摒弃升学主义。

杨东平在演讲中指出,“很多人对义务教育是干什么的,这个概念是不清晰的。”他说,“小学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保护儿童的学习热情。初中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不是中考。一个丹麦的老师说,是帮助学生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以下为杨东平演讲节选:

我们正在进行的“双减”变革,它要回应的一个真正的挑战,是我们能不能从应试教育突围。我们把课业负担都归结为应试教育,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围剿持续了很多年,但应试教育仍然愈演愈烈。我们需要考虑为什么素质教育难以实现?

因为这涉及非常复杂的教育生态的改善,包括学校制度、评价制度、教育的供求关系、利益集团等等。我认为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哲学或者说教育价值观,因为讲到底,一个社会的制度、体制、政策,它的背后是由文化观念决定的。

人力资本理论的重大缺陷

这个价值观是什么东西呢?我把它称之为“升学主义”。这并不是新发明,当年台湾地区的教育改革,就把改变升学主义作为基本目标之一。今天是不是还应该倡导、追求高升学率、乃至“北清率”?我写过一篇文章:北清率已经成为一个有毒的负面指标。一些基层政府、县中为了“零的突破”,不惜违背学生意愿,让学生考北大清华,两个目标:清华美术学院,还有北大护理学院,完全不顾学生的兴趣特长,非常恶劣。

今天,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口号在影响教育的发展:知识改变命运。在普及教育之初,它的内涵是非常明确的我人做学历教育是什么;但是在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以后,它是不是已经变味了,是不是在宣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事实上在我国2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也就20%左右。到今天为止我们还在鼓吹单一的升学主义,对社会价值观是一种很大的误导。

为什么反对应试教育必须抵御升学主义?因为升学主义违背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求。这就是工厂为什么招不到人的原因,因为社会需要三百六十行。

升学主义否定了人的多样性,否定了对幸福生活的需求。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研究性、学术性的工作,很多人擅长动手的、实践的工作,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才华,我们看到身边非常多没有上过高中、大学的普通劳动者,仍然拥有充实美满的生活,但是我们把它否定了。

升学主义助长了学历高消费,造成社会和人生的极大浪费。这是显而易见的,连街道办事员都要985学历,有人说以后管理环境卫生的恐怕都要大学以上的学历,这是正常的吗?

升学主义了否定了基础教育树人育人、点燃、照亮、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功能,使学校沦为升学率竞争、培养“小镇做题家”、“二流机器人”的培训机构,放弃了教育的教化功能。

对于高学历和名校的追求,是一个世界级的现象,国外学者把它称之为“功利教育”,一些知识分子在强烈批判和反对功利教育。201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了一份重要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鲜明地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报告认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功利主义观点以及人力资本理念。教育不仅关系到学习技能,还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的价值观,而这在多样化世界中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它明确提出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警惕。我们都知道这是教育经济学的奠基理论,为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教育的投入产出分析、教育规划等。但这个理论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它把人的培养视为人力资本的增值过程,把人物化了,把教育过程商业化、产业化了,人的情感、态度、个性、特长这些人性的因素看不见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因而也难以形成和维系。

小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要特别强调义务教育的功能、价值。我认为我们很多人对义务教育是干什么的,这个概念是不清晰的。义务教育应当点燃、启蒙、激发、照亮每一个学生,应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服务。应当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弱势学生,而不是少数能够“跳龙门”的“锦鲤”。

要有完整的学生发展观,包括生理发展、人格发展、社会发展和认知发展,而不是片面强调认知发展。应当在提高学业成绩、发展认知能力的同时,弥补学生非认知能力的短板,加强社会情感技能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教学应当从应试教育突围,走向生活教育,即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

义务教育的基本价值是面向所有儿童的国民素质教育,所以采用免费、免试、就近入学,体现的就是这种非选拔性、非竞争性的公益性、保障性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儿童优先、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的价值,才能实行善待儿童的教育,使儿童免于恐惧的教育,能够保障儿童休息和健康的教育。

小学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不仅仅是人格养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个美国老师说的:是保护儿童的学习热情。因为从小学开始到大学、研究生毕业,有十几年的路要走,我人做学历教育是什么你怎么能够在小学的时候就用作业、考试把他打倒?国外的小学大多没有考试、没有作业,难度很低,进度很慢,给学生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那么,初中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不是中考。一个丹麦的老师说,是帮助学生安全地度过青春期。我一听觉得是醍醐灌顶,这样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出现过。但仔细想想,如果我们是以人为本,这是不是人生当中最敏感、最不确定性、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时期?

此外,我们要从小学开始引入职业教育、生涯教育的因素,这也是国外普遍的做法,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对职业的体验。在日本,这门课小学叫“家庭课”,初中叫“技术家庭课”,初中一二年级为 70课时,初三为 35课时,内容一半是学习家庭领域,另一半是学习技术领域。它指向的就是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我们改善教育生态的目标,是要形成一种“低竞争、低管控、低评价”的教育生态。我们必须要明确认识,这也是世界教育的基本现实:竞争性的学习是从高中开始的。在大学,学业压力和竞争就更为激烈。小学和初中是保障性的,是没有竞争性、不允许有竞争性的,而我们则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到大学反而“躺平”了。

这里需要平衡教育的两种功能:知识教学和人的社会化。

 我人做学历教育是什么难学吗?

教育不等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也不等于分数和升学率。成长是比升学更重要的教育目标。那些上不了高中、大学的农村学生,只要他们具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具有责任感、学习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等社会情感技能,照样可以拥有自己的幸福人生。要打破唯分数、唯升学论的评价,就需要建立“达标+成长”的评价。

这种重视人的养成、重视成长的教育,它的概念就是生活教育——为生活而教,这是一个越来越显著的国际化的潮流。斯坦福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我们坚定的相信贫困地区的学生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学业方面的技能,而是能够让他们提升自己收入前景和身心健康的生活及生存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财商素养、创业技能、维持自身健康的能力以及一些管理能力,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新加坡是教育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实行欧洲式严厉的早期分流,但现在也在改革了。他们小学实行“半天制”,小学一二年级取消考试,下午放学后和假期,学校为学生提供上百种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的艺术活动,每掌握一项技能就能被计入成绩分。改革小六会考分流制度,用等级制评价取代分值评价。2014年开始试点“学科分级制”,打破了用一个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评价方法。

韩国从2013年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幸福教育”,此前,他们的提法叫做“发展教育”,这个发展是名词,也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来进行教学,这跟我们现在有点相似。但现在要把学生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幸福教育”以初中的“自由学期”制为抓手,到2016年所有的学校都实行了初一学年的自由学年制,在这一年没有考试、没有作业、没有传统学科化的教学,而是以学生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为主,开展多种活动,同时为学生减负。

 我人做学历教育是什么难学吗?

这里最有意思的是京畿道和首尔的“梦想学校”。这是高中阶段学生在双休日和寒暑假组成的跨学校的兴趣社团,关键是教育厅提供财政支持。厅长说,如果一个高中生在高中三年所有业余时间都在发展自己的一项兴趣特长,他怎么还会去上培训学校呢?这是抵御培训机构最有效的做法,而且他的职业发展方向也确定了。学校类型从无人机、编程、咖啡、笑星、宠物、潜水、音乐剧、摄影等等有好几十种,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现在京畿道的梦想学校就有2000多所。

这背后其实是整体性的教育范式的转变:从国家主义转向以人为本,从升学主义、应试教育转向培养合格公民,从学科中心、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转向生活教育。

新的教育场景已经出现,世界教育正在开始换频道、换跑道。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竞争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竞争,对此,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zhibo/11072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