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网大全

学历单评价好吗?

本文来源学历单评价:教育思想网转自:墨香学术学历单评价据媒体报道学历单评价,教育部官网9月29日发布消息,教育部日前针对网友提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进行答复。答复称,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曾做过类似回复,指出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小学、中学也是学历。但是,近年来,在求职中,不少求职者遭遇“第一学历”困境。用人单位不但要看最终(最高)学历,还要查“学历三代”,看“第一学历”。这是“唯学历”用人制造出的学历歧视概念。破除“唯学历”,必须消除“第一学历”歧视。目前职场上流行的“第一学历”概念,主要指的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起点学历”,即在完成高中学业后,读的是专科,还是本科学历单评价;接受的是全日制高等教育,还是非全日制本科教育;接受全日制本科教育,具体是什么学校,是“双一流”,还是985、211、一本、二本。这就是“一格一格降人才”。如果求职者是985高校博士毕业,还要看其硕士毕业学校、本科毕业学校。这种看“第一学历”选人,还有进一步把“第一学历”下移的趋势。教育部称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小学、中学也是学历,据学历单评价了解,在部分用人单位的用人中,已经出现了看高中学历的情况,在查看本科毕业学校之后,进一步看高中来自哪所高中。毫无疑问,越是靠前(下移)的“第一学历”评价,会让学生的“名校情结”更严重,成才选择更单一,加剧教育的内卷化。在“第一学历”评价体系中,优秀人才必须是一路名校的学生——名小学、名初中、名高中、名大学,即便是“双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硕士毕业,本科来自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也不被认可或者打折扣。这也是近年来出现“中职恐慌”、高考“高分复读”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中职毕业生的深造之路已经打通,可以读高职,高职毕业后可“专升本”,本科毕业后可读专业硕士,然而,“第一学历”歧视,令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中职、高职的求学经历是“学历污点”,所以不愿意读中职、高职。而高考成绩本能进一所不错本科院校的学生,宁愿选择复读,以考出更高分数进211、985高校,也是因为想获得好看的“第一学历”,这比本科毕业后考研“改变”学校身份,更现实、更有意义。产生“第一学历”歧视的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是唯学历论越演愈烈。简单按学历标准筛选人才,就会先看最高(最终)学历;当最高(最终)学历一样时,再往前看次高学历;再一样,则再往前推看所谓的第一学历。这就好比高考成绩排序,在总分相同的情况下,还要根据语数外等单科分数高低排出具体名次来。这引导学生以进名校为目标规划学业发展,而名校就那么多,争夺名校机会的升学竞争日益激烈。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双减”,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就必须破除人才评价中的“唯学历论”。首先,各级教育部门要清理把教育、学校三六九等的做法,比如,以前推进的985工程、211工程,就存在给学校贴身份标签的问题;当前正在实施的“双一流”建设,强调要克服985、211工程建设“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弊端,但还是有地方、学校把这作为学校新的身份标签。要从根本上消除学历歧视,就不能再有打造名校,将教育与学校等级化的教育发展思维。其次,要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时,强调本科“第一学历”的倾向。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这需要切实落实,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严肃追究存在“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责任。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zikao/12506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