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学历百科

汉语文学自考古代汉语好吗?

很多小伙伴可能因为当时年少汉语文学自考古代汉语,或者贪图娱乐,没能通过高考进入一个心仪的大学学习,许多人毕业后都很后悔,于是自考成为了他们的一条途径。但是自考并不是为了一种结果,更多的是它的过程,我们能通过自考学习到什么才是我们自学的关键!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我通过汉语言文学唐诗研究的自学的一些小收获吧!

首先,给大家看一首诗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题目,不告诉汉语文学自考古代汉语汉语文学自考古代汉语;作者,不告诉你;你能猜出这首诗是何人所写,所思何意,如何分析吗?答案是:可以!

首先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五言兴于南北朝,变于初唐,盛于中唐。这首律诗总体结构是比较成熟的律诗结构,通过首联对景物和自我的描绘构建一个宏大的意境,中间对仗,尾联根据律诗的结构应该是点题,但这里的点题并不生涩,反而有一种余韵未消的感觉,营造的空间很大供读者思考。所以综上所述分析得出,这是一首中唐时期的律诗,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律诗是很标准的,其点题立意都很明确,不会搞这些弯弯绕,而初唐时期的律诗虽做出改变但也更多是奉和应制,多为官文,没有这么多的其他素材,故而推测时代范围首先在中唐

接下来看内容,“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描写的是战争,中唐时期的战争出名的不过是安史之乱,而且通过景物描写,说明战争已经造成了环境的改变,应该有一段日子了,那么哪位诗人正处于这个时期呢?答案悄然浮现——杜甫。好,那就从后文寻找证据。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诗人背井离乡是可以肯定的了。那么他去了哪里?“信美无从适,侧身望川梁”,他去了蜀地四川。杜甫正是背井离乡去了四川避难,而他作为朝廷官员也确实曾被任命平叛。

加上最后一句“鸟雀燕各归,中原杳茫茫”,是典型的变革后的律诗,用鸟雀燕子各自归家来比拟人们在大战来临之际各自逃命,来表达中原收复遥遥无期的感叹。

分析就到这里,最后的结论是,这首诗是杜甫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彼时的他正带着家人们逃往四川避难。

最后说说这一类律诗。这类律诗起于杜甫,他是中唐律诗变革的领军人,也正是他将情景时事政治等统统都融入进了律诗,将律诗的内容升华到一个更多样化的层次,所以律诗到了杜甫时期出现了变革,同时因为时代原因,杜甫大量的用诗来记录史实,拓宽了前人诗只用来兴寄,讲求风骨的路子。故后人评价杜甫为中唐诗歌变革的集大成者。

汉语文学自考古代汉语

我是正在自考的小陈同学,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请加我哦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shudian/11578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