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学历百科

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好吗?

近期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一条“知名985毕业生4小时被诈骗92万,准备买房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的10年积蓄一分不剩”的新闻,引起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了全网的关注。

有人说:学历高的人有钱,被诈骗成功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有人说:学历高的人单纯,所有精力都用来学习;而成绩不好的人,所有精力都在研究社会。

众说纷纭,但这些毕竟都是表象的东西。往更深层次思考人性的逻辑,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

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

事件经过:

2010年前后,闻涛(化名)从958知名高校毕业,之后一直在南方工作。2021年,他决定前往西安找女朋友并扎根西安。不曾想, 10月19日却成了他的噩梦。

据闻涛描述:10月19日下午5点,他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支某宝客服。联系他是因为他的注册信息是10年前的学生身份,占用了“借B”产品的授信额度和平台资金空间,需要更改身份信息,解除授信额度并释放平台资金。

“他们能准确报出我的各项个人信息,还发了他们的身份证信息给我,我没有质疑他们的身份”。

下午5点30分左右,在对方的引导下,闻涛先是进入了某钉app会议群组。通过远程功能,骗子向他展示了接下来他需要的操作。一番操作之后,对方告诉闻涛“你操作不当,导致办理了贷款,没有成功解除授信额度”。

之后,诈骗分子指导他在微某贷借款128000元,称是虚拟资金不是真的钱,闻涛深信不疑。最终闻涛将128000元转入了骗子账户,对方又说是个人操作失误,必须向指定账户汇款,平台验证成功后,才能一并退还。

闻涛为追回贷款,根据对方引导,分别又从中国建设银行app贷款了200000元,后又通过某信、支某宝、银行转账等方式分别将贷款所得33万元转给了对方。而后事情还没解决,闻涛又接受对方引导,将自己66万存款转给了对方。总计72万元人民币。

女友哭诉:十年恋爱吃了很多苦,不曾想却被电信诈骗卷走了所有积蓄。

事实上,闻涛案存在许多漏洞,他后来回忆时也是这么说。

1、对方利用了闻涛“迫切避险”的需求,而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他做出反应,缩短了他的“思考时间”,让其失去“基本意识”,而后利用“暗示效应”一步步诱导他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该案件中骗子使用的“心理战术”。

2、闻涛之所以接受对方的种种诱导和心理暗示,首先就是被对方利用了“善良”,即“占用了平台资金和授信额度,需要解除”。

抛开技术层面和行业认知不谈,假定平台的资金就是需要闻涛解除自身授信额度才能释放:但凡一个稍微“绝情”的人都懒得搭理对方,甚至还会马不停蹄地去使用。也正是闻涛的善,成为了刺向他的剑!才有了后续一系列的操作。

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

为什么高学历、高智商人群也会被电信诈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高学历人群”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历与职业。

律师也好,医生也罢,哪怕是博士、研究生,都摆脱不了“人”这个基本属性。

既然是人,就必然有七情六欲,必然存在奢望和欲求。如果真的没有了这些人的本能属性,便也算不上是个人了!

深究被骗的本质,无外乎两点:

1、轻信。

2、贪欲。

一、依附于自身经历、学识、见识上的“高度自信”

自信,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是成功后的良性情绪。一般来说,自信并非自大、高傲。但从逻辑上来讲,依然存在这样的盲目性。

“成功后的良性情绪”,言外之意就是“不成功的人往往不够自信”;“逻辑上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言外之意就是“自信可能演化成高傲、自大”。

说到这里事情就很明了了:博士、研究生、律师、医生、企业高管,甚至是个体户小老板、公里的经理、主管,更甚至是做好了某件小事的个人,这些人都是“自信”的指向目标,即“有过成功,所以产生了良性情绪(自信)”。

往往自信的人也把握不好“自信的分寸”,偶尔会陷入高傲、自大的情绪中,深深伤人。如:普通员工的提议往往会遭到老板、主管、经理,或者从业多年“资深人士”的反对,因为在这些人眼里“你没有资格跟我谈论这些事”。这就是自大、高傲!

上述案例中,骗子就是利用了闻涛的自信心:先是准确描述他的各项个人信息,而后将自己的身份证等信息发给他。之后,闻涛根据自己多年的生存经验以及高学历代表的高智商,审视了对方的各种可能性之后,最终还是相信了对方的身份。

自信与否,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人往往喜欢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的无限可能,即“自信的人,往往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

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

​二、对钱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看到这个小标题的第一眼,相信许多人会轻蔑一笑。别笑,我是说真的!

你知道从你目前的所在地去欧美多远吗?

你或许会说远,也或许会说不远,甚至还会说“也就飞几个小时、一天、两天的时间”。那么,地面距离究竟是多少公里?如果直线飞行需要飞多少个小时?依据航线飞行要飞多久?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这就是“基础概念”和“准确概念”的问题!

1、人往往对钱都有一个“基础概念”:钱嘛,不就是买东西的吗?这是钱的“价值属性”,是交换的介质,是“基础概念”。

2、米面多少钱一斤,有多少种价格和选择;50块钱能买多少个鸡翅,或者多少个鸡腿。这叫钱的“准确概念”,与其“发挥价值属性之后,等价能获取到商品的数量”相挂钩。

高学历、高智商人群往往对钱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依附自身超高的学历、学识、智商,他们的钱往往来得很快:度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间,但凡开始赚钱,钱就会越赚越多、越赚越快。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只要不做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外的事,即“赌博”,这些人大概率不会经历破产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钱赚得容易、来得快,所以他们往往对钱也“不太在乎”。

他们知道重要,但是不知道什么才叫重要。他们的节省往往只局限于“该花的,倾家荡产也得花;不该花的,一毛不拔”。

什么情况下该花,什么情况下不该花,他们也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的。这一点,跟所有人都一样!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钱“肆意花”;我们穷,必须“扣扣搜搜”(所以我从来没被诈骗过,诈骗电话最多接不超过5秒)。

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

​三、对实现自我价值有“迫切需求”

看到这里,应该不会有人轻蔑一笑了,毕竟上一段突然发现了自己认知不足,此时相对会谨慎一些。但相信许多朋友看到小标题的第一眼,还是愣了一下。

什么叫“迫切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家、老板、医生、律师、种植大户,这些标签不就已经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了吗?不尽然!

只能说,我们眼中认为的对方的价值,是我们赋予对方的价值。即“他们自己本身并不认为这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或者,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只实现这一种自我价值。

鲁迅先生有一句话:人类的悲欢,并不共通。

不共通,是因为没有相同的经历,导致无法产生“情感共鸣”,而不是说“有的人没有悲欢,有的人有悲欢”。

是的,就是经历!如果没有类似的相同经历,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即“子非鱼,焉知鱼之所思”。

已经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不论是被赋予的还是自我认可的。在此基础上,还想实现别的自我价值,这就叫“野心”,是自我超越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越优秀的人越乐忠于“超越自我”!

例如:做传统媒体的,想要转型做网络传媒或者双向发展;做教育行业的,想要做手机、做汽车、做科技;农业出身的知名大户,想要做企业家……等等、等等,这就叫“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有对金钱需求的可能性存在。例如:在职教师偏要发展校外补课;工程师出身的人,要自己研究、生产手机;将手机做大做强的企业,要制造、研究汽车等等。但往往,在某一行业或职业达到了顶尖水平的人:他们超越自我的基本动力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单纯地想“实现自我价值”。

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

​为什么被诈骗之后,很多人选择了“沉默”?

这是极其普遍的一个情况,大多数被诈骗过的人,往往当时都会选择沉默。在我们知道他们被诈骗,往往也是若干年后,他们才笑着从“想当年”了说了出来。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到底,是“虚荣心”在作祟。

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追求续表的性格缺陷,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主义而表现出来的社会情感和心理状态。

1、若干年后,若已有成就,或无可救药。前者,当年的被诈骗经历不足以掩盖当下的成就,于是才会肆无忌惮地笑谈当年;后者,当年的被诈骗经历的作用甚至比当下的惨况还要小,于是便万念俱灰的描述过去。

2、若干年后,需要当年的被诈骗经历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警示作用。警示世人或家人小心被诈骗;生存作用。利用这段经历开发防诈骗手段售卖,或者,将这段经历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回忆或描述完整的人生。

越是高学历越容易被骗吗

被诈骗的人选择保持沉默,实际上是一种“认知缺陷”,也是“维权意识”不足的一种外在体现。

就拿“害怕丢人、伤自尊”来说。实际上,没有人会觉得你丢人,或许还会有人同情你的遭遇,对你百般温暖;也或许,会有人鄙视你的智商,于是对你加以利用,渴望从你身上牟利,当然,你也能将计就计,从对方的身上获益。还或许,确实会有人嘲笑你、讥讽你。但是这些重要吗?

真正牛逼的人,不会在乎别人在背后说了什么!

诋毁你的,要么是本事不如你的人,要么是过得不如你的人!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shudian/1188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