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学历百科

小自考中国古代文史二难学吗?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关于《诗经》

一、《诗经》的篇数与名称 二、《诗经》的时代、地域和作者 三、风、雅、颂与赋、比、兴 四、《诗经》的编定与传授小自考中国古代文史二

一、《诗经》的篇数与名称

总共收诗305篇

国风160篇小自考中国古代文史二,雅诗105篇(大雅31篇小自考中国古代文史二,小雅74篇),颂诗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另外还有六篇只有目录,称为“笙诗”(《诗经·小雅》:《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诗经》最初名称是“诗”或“诗三百”。《诗经》作为正式名称起于汉代。武帝设五经博士,从此才称为《诗经》。

二、《诗经》的时代、地域和作者

⒈时代:《诗经》所收诗歌大致始于西周初年,终于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

a宗教 商至上神——周以德配天

b政治 完整的宗法体系 孝悌

C文化 制礼作乐(用礼仪来培养人的宗法伦理情感,等级意识和规矩个性,而礼仪总是配合着音乐歌唱舞蹈)

⒉地域:

⒊作者:作者多不可考,属于群体歌唱、传唱时代

三、诗经六义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毛诗序》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

赋比兴是古人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总结和概括。

风雅颂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是按地域分类吗?是按作者身分吗?

答:是按音乐曲调分类

许穆夫人 《鄘风·载驰》许穆夫人(卫宣公之女)嫁于许国,此诗作于许

风:是指曲调、歌调。十五国风即十五种地方歌曲。

雅:是指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直辖地)的曲调、歌调。“雅”通“夏”,西周王朝都城附近曾是夏人住过的地方,所以称夏调,故“雅”意即“正”。

颂:是指配合舞蹈的曲调、歌调。

颂,古训作“容”,形容姿态。《周颂》《鲁颂》《商颂》

⒈ 、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四、《诗经》的编定与传授

采诗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

献诗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国语》

《诗经》最终又是由谁编定成册的呢?

司马迁曾提出过“孔子删诗说”

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鲁国乐工为他演奏各类诗,其次序、规模与今本《诗经》大致相同 孔子(前551~前479)

《诗经》最终又是由谁编定成册的呢?

编定《诗经》者应该是周王朝专职乐官

孔子与《诗经》关系

孔子是第一个专门传授《诗经》的人。

孔子还修订过《诗经》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西汉时先后被立了学官,这就是所谓三家诗。毛诗晚出,未立学官,在民间流传,但因经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注《毛诗传笺》,学毛诗的人渐多,三家诗后来都陆续亡佚了。今本《诗经》,即是毛诗。

今《诗经》传世本中最早的本子即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疏的《毛诗正义》,收在《十三经注疏》

毛亨、毛苌 《毛诗序》

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作者不详。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学习点:一、《周颂》中的赞美诗

二、周族史诗

三、“变雅”“变风”中的怨刺诗和讽刺诗

四、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

五、《国风》中的婚恋诗

一、《周颂》中的赞美诗

“颂”即容(古字通用),特指配合舞蹈的歌曲。

《周颂》中的赞美诗,就是西周初年创制的所谓庙堂音乐,是配合祭祀舞蹈的歌词。周人祭祀名义“尊天”,但实常与敬祖相连。所以赞颂先公先王的业绩,成为祭祀诗的主要内容。

“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

《大武》舞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

《礼记》中《乐记》

《桓》

绥万邦,屡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閒之。

篇幅短小,诗句抽象概括, 只是泛泛赞美,文学上的价值不如其认识价值。

认识价值:反映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文学最初与宗教祭祀活动紧密结合的基本面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天神的抽象化和尊祖颂宗意识的增强,主要内容更强调了人为的因素。

二、周族史诗

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

——黑格尔《美学》

史诗是讲述民族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和对民族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的长篇巨制,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黑格尔),先在民间长期传唱,后被记录下来。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纳西族的《创世纪》、苗族的《古歌》

《大雅》:《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生民》——周始祖后稷

《公刘》——公刘率族迁豳定居

《绵》 ——古公亶父自豳迁岐

《皇矣》——王季、文王

《大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这些诗与一般意义上的史诗明显不同

史诗是讲述民族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和对民族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的长篇巨制,是“一个民族的传奇故事”(黑格尔),先在民间长期传唱,后被记录下来。

要注意中西史诗的区别

相同:通过讲史来颂扬被祭拜的先公先王壮大部族、开国奠基的光辉业绩,因而也就有了史诗的成份。

不同:单篇独立

祭祀诗,相对较少人物情节故事

艺术特征:叙述比较具体生动。

叙述中运用排比、反复咏唱以及叠字等多种形式增加叙事的变化和创造热烈的气氛。

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 ——黑格尔《美学》

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 ——黑格尔《美学》

西方史诗都发源于神话。神话是原始民族思想和信仰的具体化,史诗则又为神话的艺术化。 ——朱光潜

三、“变雅”“变风”中的怨刺诗和讽刺诗

西周后期,尤其是厉幽二代,社会腐朽,政治黑暗,产生了一大批反映问题,抒发不满,讽刺时弊的作品,见于“二雅”“国风”,这些诗与那些歌颂之作很不相同,因此被称为 “变雅”“变风”。

㈠ 刺诗 作者本身为统治阶层一员,多出于忠愤,止于讽谏

⒈ 斥天、刺上、伤时,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大雅·瞻卬》《大雅·板》《大雅·荡》《小雅·节南山》等

《诗经·大雅·瞻卬》

瞻卬昊天,则不小自考中国古代文史二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

这类诗偏于议论,文学性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显示出中国文学精神中的忧患意识,最早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特点。

⒉处于官场险恶环境中官吏和士子的失意和愤慨,相对偏重个人感受

《小雅•北山》《小雅•巷伯》等

《小雅•巷伯》……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⒊反映了外患加剧、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问题

《小雅•大东》《小雅•苕之华》

《小雅•苕之华》

……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⒈斥天、刺上、伤时,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⒉处于官场险恶环境中官吏和士子的失意和愤慨,相对偏重个人感受

⒊反映了外患加剧、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问题。

㈡讽刺诗

《国风》中更多讽刺诗。这些诗多是社会下层对权贵或统治者怀有敌意的辛辣嘲讽和鞭笞。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四、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

一类是表现服役者本人的经历和感受。

《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唐风•鸨羽》

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毛诗序》云:“《鸨羽》,刺时也。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 问题:如何看待《毛诗序》?

《豳风•东山》

薪:“三百篇言取妻者,皆以析薪取兴。盖古者嫁娶以燎炬为烛”。——(魏源《诗古微》)

葫芦(瓜):与生育有关,进而喻指男女情爱

艺术特点:心理活动描写曲折细腻,交织回忆与想象,把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巧妙结合起来。

《毛诗序》:“《东山》,周公东征(平武庚、管叔之乱)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

另一类是从在家女子思念行人的角度,写持久兵役带给人们精神上的苦痛,也就是“思妇诗”

《王风•君子于役》《召南•殷其雷》《卫风•伯兮》

王风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毛公序:刺平王也。君子行役无期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

《召南•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晋代傅玄《杂言》:“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声。”

毛公:《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卫风•伯兮》 《毛诗序》:“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

五、《国风》中的婚恋诗

汉代班固《离骚序》:“淮南王刘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

㈠描写青年男女在特定节日欢乐的场面,反映了当时民间社交活动的某些习俗。

《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郑风•溱洧》毛诗序: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 朱子:此淫奔者自叙之辞.

《郑风•褰裳》毛诗序: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 朱子:淫女语其所私者

㈡生动优美的恋歌情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爱情的欢乐与苦痛。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毛诗序:刺忽也。郑人刺忽之不昏于齐。太子忽尝有功于齐,齐侯请妻于齐女。贤而不取,卒以无大国之助,至于见逐,故国人刺之。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薆)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毛诗序: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毛诗序》 “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

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小自考中国古代文史二;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毛诗序》 “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韩诗》 “悦人也”

㈢ 还有些诗已经可以看到宗法礼法观念对爱情生活的干预和破坏,反映出一些家庭婚姻方面的社会问题。

《郑风•将仲子》

将(qiang)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毛诗序》::“《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朱熹 “此淫奔之辞”

《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为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毛诗序》: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弃妇诗” :《卫风•氓》 《邶风·终风》

《毛诗序》:《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

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疐。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毛诗序》:“《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

问题:如何看待《毛诗序》?

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宋代以来,从欧阳修的《诗本义》开始,就不以诗序为然,到郑樵的《诗辩妄》,王质的《诗总闻》,渐渐形成“疑序”一派。“尊序”派称:“学《诗》而不求《序》,犹欲入室而不由户也.”(程颐《程氏经说》) “疑序”派说:“盖所谓序者,类多世儒之谈,不解诗人本意处甚多.”(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十)朱熹的《诗集传》,弃《毛诗序》不用,在元明时期甚至一度取代了《毛诗》的地位。

明中后期,在王阳明“心学”影响下,人们方转向《诗经》的文学研究,如明朝万时华所说:“今之君子,知《诗》之为经,而不知《诗》之为诗.”(万时华《诗经偶笺序》)

清代朴学大兴,以考古、训诂之学说《诗》,复归汉学,又高举“尊序”大旗。

梁启超在《〈诗序〉之伪妄》中说:“若细按其(指《毛诗序》)内容,则捧腹喷饭之资料更不可一二数.例如《郑风》见有‘仲’字则曰祭仲,见有‘叔’字则曰共叔段.余则连篇累牍皆曰‘刺忽’、‘刺忽’.郑立国数百年,岂其于仲、段、忽外遂无他人?而诗人讴歌,岂其于美刺仲、段、忽外遂无他情感?凿空武断,可笑一至此极!其余诸篇,大率此类也.”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就创作方法而言,《诗经》的基本特点是写实。即不是运用极度的夸张和离奇的想象去表现生活,而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描摹生活,按内心的切实感受去抒发情怀。

⒈《诗经》中的叙事之作,叙述朴实自然,不作夸张变形,写出了如在目前的生活场景和画面。 周族史诗 荷马史诗

周族史诗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荷马史诗 奥德修斯10年回家路:经受甜蜜植物的诱惑在独眼怪物岛机智面对独眼巨人,遇到风神的大牛皮袋,遇到把人可以变成猪的神女姬尔凯,又被强留一年;在冥土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躲过女妖塞壬迷惑人的歌声,……回到伊塔克,用智谋救出妻儿,重新团聚。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豳风•七月》:《国风》中最长的一篇

毛诗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

朱熹《诗集传》:“周公以成王未知稼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有,使瞽蒙朝夕讽诵以教之。”

朝代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十二月

正月

一月

正月(一之日)

二月(二之日)

三月

赋的手法

《七月》:农夫一年的衣食住行、采桑绩麻、耕种收获、外出狩猎、修缮房屋、纳冰献祭、公堂祝寿等等生活场景。

这里没有离奇怪异的内容,没有上天入地的描写,有的就是人们所经历所熟悉的一幕幕。

⒉《诗经》中的抒情诗抒发日常现实情怀,包含着合乎常情的想象与幻想,从而也表现出写实的特点,而与偏于奇异想象的创作风格不同。

真正的叙事诗在《诗经》中比重很小,大量的是抒情言志之诗。

诗大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西方:诗是对生活的摹仿

一方面,合乎常情

《关雎》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始说: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东山》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另一方面,写法实在

 《魏风•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一、就创作方法而言,《诗经》的基本特点是写实。即不是运用极度的夸张和离奇的想象去表现生活,而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描摹生活,按内心的切实感受去抒发情怀。

⒈《诗经》中的叙事之作,叙述朴实自然,不作夸张变形,写出了如在目前的生活场景和画面。

⒉《诗经》中的抒情诗抒发的是日常现实情怀,包含着合乎常情的想象与幻想,从而也表现出写实的特点,而与偏于奇异想象的创作风格不同。

二、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诗经》的突出特点是使用比兴,借助景、物抒情达意,从而使抒情形象可感,耐人寻味。

朱熹: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比兴实际上表现为心与物、情与景的关系。这是中国古诗讲得最多的一个范畴,即意境

⒈ 比”

《小雅•天保》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比:形象化,富于表现力。

⒉ 兴” 兴在诗经中特指借助对自然景物或其他事物的描写作为诗章或诗句的开头。兴亦是一种暗喻或象征。

兴所描写的事物与诗中所歌咏的事物或情感多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不仅是外在的形似,更多意义上的联系。较之“比”,可以提供更深入更丰富的联想,同时也更多回味的空间。

挚而有别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召南

摽[ biào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摽梅之叹 摽梅之年

兴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即用来作隐语、廋语

召南 摽有梅 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瓜、薪

《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

⒊写景

通过对具体景物、生活图景的描写,对感情抒发起烘托渲染的作用。

王风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秦风•蒹葭》

一方面描写浸透感情,情景交融

一方面诗境恍惚迷离,虚实相生

《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三、就诗歌风格而言,《诗经》温柔敦厚,声韵和谐,呈现为一种中和之美。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温柔敦厚,《诗》教也。” ——见《礼记》

中和之美从内容上

《诗经》常常把社会义务与个体需要、苦和甜、愁与乐、冷和热、暗与明等等两极的东西放到一首诗中来表现。

这种曲折交织的表达,就使两极的感情相互融合,彼此冲淡,所以《诗经》抒情总体上给人以控制平和、不激烈冲动的感觉。

《诗经》形式、韵律也讲究规范和谐之美

诗句以四言为主,整齐划一;

诗章大小匀称,重章复唱;

即使非重章体,也有意追求平衡、匀称。

多样用韵方式,音韵和谐 叠字,双声与叠韵

隔句用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交韵: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

抱韵: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参差、踟蹰、蒹葭、栗烈……

辗转、戚施、泣涕、沃若……

《诗经》形式、韵律也讲究规范和谐之美

追求一种节奏有序、顿挫统一的声韵格调,给人从容不迫、疏密有间的美感效果。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集,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对后代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shudian/1192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