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学历百科

为什么低学历不得抑郁症难学吗?

为什么低学历不得抑郁症

“我给某高校研究生班做心理健康科普的时候为什么低学历不得抑郁症,问‘谁知道学校里有心理咨询室?’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咨询专家刘爱民在接受采访时为什么低学历不得抑郁症,难掩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支持现状的担忧。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对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35.5%的被调查研究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60.1%的被调查研究生有焦虑问题。

多方压力考验高学历人群

有观点认为,学历越高,抑郁或焦虑的风险越高。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以前参加工作,要求本科就可以了,现在很多职位要求学历都是硕士研究生起步,研究生没有学历优势了,于是又要‘拔高’,考博士。”刘爱民表示,随着社会招聘学历要求“水涨船高”,高学历人群基数和竞争压力会在一定时间内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高学历人群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出现是一种正常现象。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高级教师曹刚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研究生等群体面临的压力主要源于两方面的不确定。一是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又不知道自己最终能否完成学业的不确定;二是社会就业压力大,对今后工作前景的不确定。“有些心理创伤不一定是因为重大事件,感觉前途无望、‘学历无用论’等社会上的负面信息等,都会形成负面情绪,积累起来,存在潜意识当中,形成‘延迟性创伤’。”

目前正在某“211”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董婉茹(化名)则诉说了第三种困扰——来自同门的压力。“导师希望某个项目由我总体策划统筹,但是有同组同学认为这个项目占用了个人时间,故意拖着不做。我被夹在中间,导师那边不好交代,同学那边也催不动,很难受。”

此外,年龄差距、入学前的经历差别等都可以成为压力的来源。例如,面对“教授同学”,会不自觉地与他们比较;大龄求学者,则可能面对同学比自己小十多岁、担心自己掉队的压力。

为什么低学历不得抑郁症

高校心理健康支持任重道远

如果学生的负面情绪找不到出口,或者延迟性创伤得不到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有发展为抑郁症,导致休学、退学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可能。

然而,在高等学府,学生不知道学校提供免费心理健康咨询以及设置有心理咨询室,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刘爱民表示:“学校、学生会层面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进行导向、经费方面的支持,联系有实战经验的心理专家进到校园,讲授对学生有帮助的心理知识,而不是只念书本上那些成套的理论,那样学生也不爱听。”他建议,可以让不同风格的实战派心理专家组成“心理健康科普进校园”讲师团,学校也要积极配合,让心理专家“进得去”,让需要心理知识的学生“听得到”,把心理健康科普工作真正落地到校园。

“入学时,心理健康手册是和入学资料一起发放的,上面写有遇到心理问题去哪里寻求帮助。学校还为每个新生做了心理测试,有120多道题,对分数不达标的同学,会安排时间进行心理辅导。” 董婉茹觉得学校在新生心理健康宣传方面做得不错,但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我认识一名接受心理辅导的同学,按规定这件事是保密的,但心理辅导与上课的时间冲突,且不能请假,那就只能缺课。最后,几乎所有同学都知道了。”她还认为心理咨询室设置的位置同样需要更人性化的考虑,“校医院来来往往的人挺多的,很容易暴露隐私。”

为什么低学历不得抑郁症

需谨慎对待“抑郁自测”

曹刚回忆一名大学生患者的求助经历:“他说自己重度抑郁了。我问他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他告诉我,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做了一个‘抑郁程度自测’。”说起这件事,曹刚哭笑不得。他强调,当前在网络上流行的趣味性心理测试往往不具有科学性,不但测试结果和建议不严谨,更会让比较敏感的测试者产生严重的心理暗示,将自己“标签化”。

“特别是某些所谓的‘心理科普’,甚至连观点、指导方向都是错误的,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曹刚强调,“监管机构、相关自媒体平台都要关注这类问题,心理健康科普必须要有专业机构、专业人员把关,这不是娱乐,早发现风险,早介入指导,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文并图/于潇枫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shudian/12357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