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报名时间

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难学吗?

浞水四千载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文化贯古今。在潍坊寒亭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古老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的浞河西岸,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家大院西侧,坐落着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河西学校。

近年来,在全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河西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在持续打造经典诵读办学特色的同时,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营造、主题研学、社团建设等一系列渠道,用优秀民俗文化厚实学生的人文底蕴,进一步凝练着学校的办学特色,丰富着学校的办学内涵。

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

文化营造——把家乡文化搬到师生身边

“郑板桥做潍县县令的故事,我知道很多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孔融的故事我很小就听过了!”“……”

10月15日下午的一个课间,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里,几个孩子指着墙壁上悬挂的“寒亭历史名人故事”画板,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些历史名人故事,是学校老师们通过各种渠道精心搜集后,一个个筛选、整理出来的。为的是让孩子在这些历史典故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家乡文化,感知家乡先贤们读书求真的精神,为人处世的道理,进而把这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校园东、西墙上的各种民俗游戏,也不时地吸引着课间活动的孩子们。

学校徐增伟校长介绍说,近几年,立足自身实际,学校进行了校园文化的全面整改,让每面墙壁都说话,每棵树木都育人。这些名人故事,就是教学楼三楼传统文化走廊中的主要内容。

从家乡的杨家埠年画文化、萝卜文化,再到各种传统节日文化,学校在这些环境文化的设计过程中,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精心筛选,用心打磨,力求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趣味的学习环境。

主题研学——用亲身体验感知家乡魅力

“行走在古老的浞河边上,听老师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关于嫦娥、后裔们的远古传说,我很自豪!我的家乡,曾经有过这么多美丽的故事!”4月23日下午,学校六年级学生小菡在学校组织的“歌颂、探寻母亲河——浞河”研学旅行活动中这样说。

这次活动之前,孩子们通过走访、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了浞河的基本情况和历史传说。

活动当天,在嫦娥雕塑前,各班以文艺节目的形式,歌颂美丽的母亲河。之后,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实地参观了浞河的现状,带着提前准备的问题探寻了浞河的人文、自然景观。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合作完成了研学旅行活动报告。

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

主题研学,是学校借助民俗文化厚实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方式。为此,学校专门组织教师编写了相关的研学课程,使活动更加系统化,更有实效性。

河西学校东侧,是近年来寒亭区着力修缮重建的于氏故居——于家大院。该院落为明清以来当地民居建筑的典范,集中体现了当时先民们家居的风格和智慧。学校因地制宜,将于家大院作为开展民俗文化研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的于氏名人馆、民俗院落、起居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等,成为孩子们了解当地历史、民俗知识的重要“课堂”。

徐校长介绍说,探寻明清古宅(于家大院),探寻浞河历史与现状,是目前学校民俗文化研学旅行课程的两个主题。

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民俗知识,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质,培养其家国情怀,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通过让学生掌握调查民俗文化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从更全面的角度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徐校长说。

为给民俗研学旅行课程提供更完善的评价保障,学校采用过程性评价、作业评价、学期总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的研学所学进行评定。

社团建设——以日常活动传承文化精髓

课间操时间,走进河西学校操场,会看到孩子们精彩的武术操表演。那一拳一脚,一招一式,虎虎生风,整齐划一,令人赞叹。

在人人都熟练武术操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武术社团,邀请当地武术名家走进校园,传授寒亭民间流传的各种拳法、棍法、刀法等,让孩子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家乡文化的博大精深。

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

除了武术社团,学校的威风锣鼓社团同样值得称道。据介绍,该社团成立于2015年,现有成员56人。孩子们的表演气势恢宏,各种技巧交替施展,队形变换繁而不乱。该社团曾多次在市、区级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获奖,广受赞誉。

为了丰富学校课程内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河西学校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开始了一系列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社团建设。其中,武术、刀、棍以及大鼓、腰鼓等特色民俗文化社团吸引了大批学生。学校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专业的教师团队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帮助学生发展特长。

衡水河西小学历史资料

学校逐渐把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权力交给学生,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如今,河西学校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小学生社团运行规章制度,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小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民俗文化社团活动,是我们开展民俗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管理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以此来实现优秀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这样才能真正使其精髓融入孩子的血液当中。”徐校长说。

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增添更多“味道”

“同学们,《村居》这首诗中,隐藏着一种我们延续至今的民俗活动。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活动?这项活动最适宜在什么时节出现?”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知道!是放风筝!”“春天!”“清明!”“……”

课堂上,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争前恐后地回答起问题。

这是河西学校五年级的一节普通诵读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老师带着孩子们,对内容含有民俗活动的古诗词进行了一番探究。孩子们情绪极高。

作为学校的传统特色,河西学校一直以“开启国学典籍,顺应童蒙养正”为指导思想,用《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和《古诗》六大类经典课程,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基础内容。

近年来,学校将经典诵读与民俗文化相结合,通过开展“寻找经典诗词中的民俗”“家乡民俗与经典吟唱”等活动, 使二者紧密结合,从更贴近生活的角度,让传统文化增添更多“味道”,引领孩子主动从中汲取营养。

“挖掘本地优秀民俗文化资源,为学校育人工作注入更多营养和活力,我们刚刚起步。”徐校长说,“接下来,组建民俗文化研究团队,开发优质校本课程,做好民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从多个角度,用民俗文化厚实学生人文底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潍坊教育》杂志 岳炜)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zhibo/1154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