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报名时间

学历的的英文怎么样?

各高校学历的的英文的校名在其网站和学报中学历的的英文,都有自己的英文译名。 经比较后发现,它们在选词上普遍存在着一个“各行其是”的问题。比如“学院”一词,按照习惯用法,一般译作“college”,也有译作 “institute” 和“academy”等等,但“university” 的译法近来已变得随处可见了。为此,笔者查证了有关辞书、资料, 并请教了一些英、美籍学者,觉得其中颇有些奥妙,很值得研究和商榷。限于篇幅,现专门就“university” 和“college”这两种词汇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的混用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旨在抛砖引玉。

有人认为,“college”一词在有的国家表示本科以上教育机构时,多为大学内部的学院,如牛津大学就有28所这样的university colleges; 而作为单独开办、不隶属于哪一所大学的“colleges”,如英国的达得里学院 (Dudley College)、城市学院(City College)等,似乎多系学制较短一些、规格较“低”一些的高等院校,它们通常都具有“预科”和“职业”的性质。唯有“university”一词,既具有“本科”含义,又具有“四年制”或较长学制含义,故用它来翻译“学院”一词, 可以省去被误认为是“专科学校”的麻烦。此外,一些刚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的高校,在确定译名时,往往也是左右为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来的校名已经使用过“college”了, 升格为学院后,仍旧使用“college”, 译名并没有丝毫改变,于是,干脆译为“university”, 以示区别。就这样,“university”的译法,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如:孝感学院、襄樊学院、荆州师范学院,岳阳师范学院,常德师范学院,韶关学院,肇庆学院,惠州学院,衡阳师范学院,三江学院,中南民族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等等,这些学校的译名中都使用了一个“university”,很给人以一种“不同寻常”之感。

学历的的英文怎么样?

实事上,“college”一词并不是,也决然不是人们传统认识中的专科学校的“代名词”;同样,将“学院”翻译为“university”, 并不见得就是一种最佳的、最可取的翻译方法。

关于“大学”一词,我国1979年版、1988年版和1999年版的《辞海》均解释为:“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并指出:“大学分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或学院。中国大学以本科为基本组成部分,有的设专修科和研究生机构。”这是一种总体上的、广义上的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不管是西周的辟雍、泮宫,汉以后的太学和晋代以后的国子学,还是近代的京师大学堂;不管它是现代的“本科”,还是“专科”(这里的“专科”,指的是“专修科”,而不是 “专科大学”中的“专科”),都属于“大学”的性质,都是“大学”。为此,《汉英词典》(修订版, 1995)等诸多汉英系列的词典,都把“大学”一词解释为“university; college”,并把“大学生”定义为“college student”和“university student”;同样,几乎所有英汉词典都把“go to college”、“(be)at college”解释为“上大学”,这已为学过外语的人们所熟知。

然而,一所高校如何称呼,是直接称作“大学”还是“学院”,自然不是件“想当然”的事情,它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条件并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按照国家权威辞书的解释,把“大学”一词直接用在校名之中的高等学校,通常都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并可以同时授予不同层次学位的综合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贵州大学”;以及另外一种类型的大学——即“专科大学”,是按同一专业门类设校,如师范大学、工业大学、农业大学等,也都具有与综合大学一样的办学条件和规模。区别于这些校名为“……大学”的大学,是一些办学条件相对较低、专业性质相对单一和集中,并严格按照学科门类专业设置的高等学校,通常称作“学院”,亦称“专门学院”,如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戏剧学院,冶金学院,铁道学院,纺织学院,财经学院等,这些学院在入学条件、修业年限方面,与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完全相同,都是招收高级中学及同等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其修业年限一般为四年,医科及某些专业为五年,并且最低都能够授予学士学位。我们知道,在我国,“学院”一词既可以表示完全独立、不隶属于任何大学的高等学校,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重庆邮电学院”、“云南农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等;也可以表示某所大学内部的一个部分,如“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等等。“专科学校”的定义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之一,按不同专业设校,如……医学专科学校,师范专科学校等,修业年限为二年至三年,招收高级中学及同等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辞海》,1999) 相对于“本科”而言,“专科”的学制较短,且不能授予学位,但却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世纪,如果有一群人沿着同一个方向或朝着同一个目标一起行动,这么一些举止宛如一个人的人群, 称为“universitas”。此词源自拉丁语“unum”(一个)和“vertere”(变成,转向);换句话说,它表示“一群人变成了一个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又指现存的东西作为一个整体而构成的一个集团,那就是“universe”,有“宇宙”和“天地万物”之意。此外,古法语中的“univers”一词,也是“完整的”和“整个”的意思。后来,“universitas”又演变为“追求学问、并为此目标而共同努力”并把自己看成一群“大师”或“学者”的人(王启龙,1990:511)。这样的一群人的名称后来又以比较简略的形式,逐渐演变成这类学校的名称。直至1300年前后,这么一种意义为“the whole group associated in a task”(共同从事一项工作的整体) 和“the whole body of masters and students”(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的学校,就开始被称为“university”了,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综合性大学”或“大学”。

而“college”一词,来自拉丁词“collega”(相当于英语中的colleague), 是指“办公室里的伙伴”,即我们所说的“同事”;以及另一个拉丁词“collegium”,意思是“全体合伙人”(partnership)——即“联合起来从事某一项事业的一伙人”(an associated group)。可在当时尚没有“学院”之意,只是用以指罗马天主教廷的枢密院(即红衣主教团),英语为“college of cardinals”。美国各州选举总统的选举团也叫“electoral college”。后来,“college”一词才逐渐演变为“共同从事高深知识与技术研究的地方”,用于表示高等学校或在学术界共同从事“高深知识技术”研究的场所(王启龙,1990:129),比如英美的综合大学(university), 都下设若干个学院(college), 用这些“联合起来从事某一项事业的一伙人”,去完成“university”的“整体”的共同奋斗目标。那些同时发展起来并独立开设的学院, 自然也就成了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历的的英文怎么样?

好在众多的现代英-英词典、英-汉词典对于“university”、“college”的解释,也都大同小异。下面,我们仅以《美国传统词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为例:

university:An institution for higher learning with teaching and research facilities constituting a graduate school and professional schools that award master's degrees and doctorates and an undergraduate division that awards bachelor's degrees.(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其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和设施构成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一个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college: 1. An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that grants the bachelor's degree in liberal arts or science or both学院,能授予人文或自然科学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 2. An undergraduate division or school of a university offering courses and granting degrees in a particular field. 在一个特殊领域开设课程或授予学位的大学下属之分科或单科学院,3. A school, sometimes but not always a university, offering special instruction in professional or technical subjects. 专门学院,专科学校, 对职业或技术项目提供特殊咨询的学校,并不一定是综合大学。……

可见,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大学”和“university”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将“大学”译作“university”,应该是确切的,没有人会表示异议;而“college”一词,鉴于历史的原因,应该归属于在规格上比“university”相对较小一些的本、专科“学院”。虽然,不少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colleges”的学制较短,且大都具有“预科”和“职业培训”的性质,但并不因此意味着它们全部都是“低层次”的。仅就学制而言,我国建国后的大学和专门学院原先也并不都是“四年制”的,1951年10月1日由政务院公布并施行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就规定过“大学和专门学院的修业年限为三至五年”,而目前我国的一些具有“继续教育”性质的学院如本科“教育学院”,实行的就是二年制教育。可见,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三年制”并非为专科学校所独有。就课程设置而言,我国不少“大学”和“学院”也都开有“预科”和“专科”课程;至于有的本科院校举办的初中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前三年更是开设高中课程。然而,所有这些课程,以及“专门学院”所固有的种种专业技术特点,并没有使它自身的基本性质发生改变,而且,还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史上众多本科学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种“多元化”特色。

关于“college”的性质问题,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南密西西比大学)教师Lloyd Lunceford证实:在美国2000多所大学和学院中,属于本科性质的独立的四年制“colleges”是不胜枚举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列举出诸多直接称作“college”,但却是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独立的“四年制”外国高校来,如:英国的King Alfred's College(阿尔弗雷德国王学院)、“West Herts College”(西赫兹学院),美国的Ithaca College(艾萨克学院)、Marist College (马里斯特学院),Daemen College(德门学院)、Mount Sanerio College(芒特桑那利学院),以及现在我院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美中友好志愿者”教师Adam Woo先前就读的Prescott College(普雷斯科特学院),等等。美国密西西比州最早于1826年创立、现今仍然充满着生机的Mississippi College(密西西比学院),是一个同时招收研究生,并可以授予硕士学位的本科学院,按理它是最有资格称作“Mississippi University”的了。然而,它的这一英文名称一直延用至今,已有176年的历史,比起后来于1848建立的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大学),还要早22年学历的的英文

由此看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各种原因,将本科“学院”转而翻译为“university”,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我国高校译名之间的混同现象。此外,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大学”和“学院”之间至少还存在着份量上的“轻”与“重”的问题,这已是一种思维定式。既然,“大学”或“学院”都是高等学校的不同类别之一,在意义上是有区别的,那么,在译法上它们也是应该有所区别才对。试想,如果将“大学”和“学院”统统都译成“university”,且不说对与不对,正确与否,光说将“中央民族大学”及其前身“中央民族学院”翻译为英语,就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而像“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还有前面提到过的美国“密西西比学院”和“密西西比大学”,它们在目前都是独立并存的高等院校,显然,是不可能一律用“… University”来翻译、来表示的。

至此,有人或许会问:“专科学校”与“学院”也是有区别的,都译为“college”, 不是也就没了区别了学历的的英文? 这的确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但是,由于跨文化之间存在着的某种特殊的“不可译性”(王宾,2001:8),世界上的许多语言是不可能一一对等的。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专科学校”事实上是从“学院”(或“专门学院”)分离出来、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不仅从属于“高等教育”这么一个大前提,而且与“专门学院”还有许多的共同之处,都是严格按照学科门类专业设置的高等学校,只不过,它是一个专门开设“专修科”、学制较短且不能授予学位的“专门学院”而已!通常,这样一些学制较短的学院在美国被称作“junior colleges”, 但它们的校名中并没有“junior”的字样,与其它四年制本科“college”并没有任何字面意义上的区别,这说明我国的“高等专科学校”与“学院”译成英文时应该也是没有多少区别的。对于一所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college”来说,它升格前后的重要差别,就是它前后时期在办学规模等方面的历史性变化,此时作为“学院”这个词本身所具备的基本含义和性质并没有改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专科学校”与“专门学院”应该是同义的。既然, 国外的“colleges”允许“专科”与“本科”并存,我国的“学院”也有“本科”与“专科”之分,那么,我国的本科学院也就没有必要非要译成“university”不可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管是本科学院还是专科学校,“college”一词应该是可以通用的,本科“学院”还是不要一概地译成“university”为好。像我们可以在网上查到的“外交学院”(Foreign Affairs College),“天津农学院”(Tianjing Agriculture College),“山东艺术学院”(Shandong College of Arts),“广东医学院”(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湖北教育学院”(Hubei College of Education),“四川师范学院”(Sichuan Teachers College),“广州师范学院”(Guangzhou Teachers College)”,等等,它们的英文译名就充分考虑到了这样的可以通用的因素,并且保留了“学院”自身的原有特色,无人为“拔高”之嫌,应该不失为一种忠实的、实事求是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7.1988.1999.

(2) 危东亚. 汉英辞典(修订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3)外研社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英辞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

(4)霍恩比(A. S. Hornby).李北达编译.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辞典 (第四版). 商务印书馆.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

(5) 王启龙. 邓小咏. 英语语汇源趣.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0.

(6) 政务院.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7) 金山词霸.美国传统辞典. 金山公司5.5.0.0. 版

(8)roup Limited. London. 1978.

(9)王宾.论不可译性——理论反思与个案分析.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家协会.2001.(3)

(10) 张奎武. 英美概况 (修订版)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9.

(11)何田. 孟继友. 英语学习背景知识.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84.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zhibo/1218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