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网大全

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怎么样?

一般来说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文史不分家,可是自家偏文科的孩子,对历史课产生了一点点厌恶心里,偏爱看诗词歌赋,今天与孩子探讨了一下学点历史的必要性。仔细倾听他的抱怨,历史需要记住那么多的年代和人物,真的快被它烦死了。

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

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我和孩子的历史老师聊过,一个儒雅的中年男子,这个人很博学,我们俩的历史观点比较接近,认真听取孩子的抱怨,基本有三点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

第一:历史课本很枯燥

当我们翻开中学历史课本的时候,第一感觉也是枯燥无味,绝对不会比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来得爽。在此,我郑重告诉孩子,所有的历史课本都很枯燥,国外的也一样,但是更枯燥的是历史文献,整部《资治通鉴》看下来,不是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王朝摆脱不了的就是各种混乱和尔虞我诈。要不然就是频繁的自然灾害,这里大疫,那里洪水,今天落雷,明天蝗灾,总之是永无宁日。中学的历史课本,就是一套流水账,无法横向展开来讲,这里教给学生的是历史梗概,也就是提纲性质的东西。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就是经历几个阶段而来,至于细节,还要自己去深究。

推广开来,所有的科目学到最后都是枯燥的,孩子们觉得优美无比的诗、词、歌、赋、散曲等,到了最精妙处,就会陷入韵律、考据、用典、寻章摘句这样的尴尬境界,不要以为学问就是好玩,甚至一首词里的一两个字的用法,可以撰写出博士论文来,到时候考验自己的就是系统性思维,而诗词歌赋的学习,脱离了历史环境,仅仅看到句子的美,是不完全的,咱们是无法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和遭遇。

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

第二:历史老师讲课没有趣味

这一点,历史老师也感到委屈,上课的时候,只能够偶尔穿插一些历史趣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孩子大抵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小学开始,作文的要求都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高潮、结束。而历史讲课不能这样来,时间不允许,学校里面的历史课,时间太短,一周只有两节课,老师要讲上下几千年,根本就无法妙趣横生、语言雅致,只好跟随着大纲,把知识点灌输给孩子们,可是功夫在课外,家里那么多的历史书籍,可以翻看,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共同研究。

同时,历史书上不会到处都是优雅的语句,不可能把历史编织成歌谣或者骈文,很多历史课本中的碎片还是文言文的,但只能够一带而过。中学历史可只是给学生们树立起一个比较简陋的历史发展脉络,比如封建制度的必然败亡,王侯将相都会被自己的权势迷惑等,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周边环境、民族矛盾以及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制度和日常生活、财富分配形成了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你死我活的争斗,最终导致这个王朝的框架被打散,这就是历史规律,有的是必然因素导致的,有的则是偶然因素作用。

实际上,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试错的过程,那些开国皇帝,不管是什么出身,都想把自己的王朝治理好,可是他们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导致了所有的皇权制度都是不完善的,必然存在死循环,而生活在历史当下的黎民百姓甚至是王孙贵族,都不能够跳脱历史的局限,哪怕是孔夫子、贾谊、王阳明这样的超级人物也不能够避免。

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

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

不要指望中学的历史教学像《百家讲坛》里面的《易中天品三国》或者是《王立群读史记》,那是专题讲座,一段话、一个故事可以慢慢讲,前因后果、旁征博引,再加上语言诙谐,自然无比精妙,可是,如果我们没有读过《三国演义》、《三国志》、《史记》的原本,听起来就不是那个味道了,充其量只是当故事集,反而觉得这两位教授为什么那样地啰里吧嗦。不能够理解历史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为什么这些人能够成功,为什么有人会莫名其妙地失败,比如刘邦和项羽这一对冤家,民间传说中,论打仗,项羽是天神一般的存在,按理说,刘邦早就可以被轻易踩死的那一种,可是历史却让这尊天神颓然倒地,刘邦顶着“流氓天子”的名号,统一天下……,如果没有系统地阅读历史典籍,我们就会陷入迷茫,要么迷信武力,要么迷信计谋。

第三:课本上的知识点比较跳跃

不错,历史课本不仅要讲中国历史,还要顺带世界历史,当然不会那样连贯,可是自己也要懂得用工具来帮助自己。实际上,初高中的语文也是跳跃着的,不可能一个学期学古文,另一个学期学现代文,这样学生的脑筋转换不过来。

历史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公式可以套用,限于篇幅和课时的关系,历史课本上甚至有时候连逻辑关联都欠缺。比如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有时候必须参杂一些其他国家的历史,古印度、古代阿拉伯、古罗马等等,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整体,人类社会是多线发展的,很多历史事件有着跨地域甚至跨时间的联系。比如汉武帝一直到东汉初的对匈奴战争,就把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驱赶到了欧洲,间接造成欧洲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不横向看,可能很难将不同地区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看。

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

历史对大多数人来讲,显得那么好玩,因为充满了光怪陆离,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看过去的事情,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历史剧或者依靠历史演绎出来的各类偶像剧,甚至是神话传说,都有历史的影子,如果没有历史知识,那只能够看看热闹罢了。

普通人看历史书,主要的是猎奇,不太可能通读二十四史,也很少有人能够看得下来整部《资治通鉴》,但我们要求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样的前四史必须看,后面就是《明史》和《清史稿》,至于其他,了解即可。我们学历史,不要求学成:王立群、易中天这样的大学教授级别,因为就算这样的学者,他们研究历史也是有侧重点的。可是学历史的确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趣味性。这个趣味性表现在,历史学得棒的同学,看问题比较透彻,能够让普通人感觉到高深莫测。在写文章的时候,总能从历史典故中找出很多论点和论据。

孩子,历史可以指导人生

历史讲的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必须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图书出版业的高度发达,网络上的各种影印版本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古代的书籍大部分都是手抄,少部分是雕版印刷,读书是少数人的特权,清朝中叶,大多数人家想凑成23史都不可能,哈哈,谁家敢私藏《明史》,估计脑袋不保,古代雕版印刷出版最多的是黄历和佛经,可是这些对于生产力、社会制度改良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我们看历史,不仅仅看的是帝王将相,纨绔膏梁,花边新闻,更重要的是看历史的脉络发展,可以对当下社会的理解更加透彻。历史可以解决困惑,我们每时每刻都处于历史漩涡当中,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解答困惑的往往不是科学知识,而是历史知识。

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

当我们看到王朝末期,那样的混乱场景,皇权旁落,实际上第一个反应就是:皇帝家族的教育出了问题,而不仅仅是奸臣弄权或者外敌入侵。

读历史,千万不要读死书,有的人觉得自己记忆力高超,喜欢卖弄一些历史知识点,比如某年某月某日,某人说过什么话,当年的宴会谁坐在东上首,谁翻了谁的白眼这样的“历史掌故”,把在座的唬得一愣一愣的,这不是学历史,这叫做掉书袋,没有任何作用。

读历史,不要抱有强烈的个人好恶感,比如看到秦桧就咬牙切齿,看到岳飞就无比崇拜,听信自媒体的吹嘘,把袁崇焕当成罪人等等,我们要站在三维的高度,看二维画卷的视角审视整个历史进程,历史上出现的各种人物,都只是过程中的某个小过程、小画面,有的甚至只是一个像素而已。

就比如历史上出现过的被学者承认的423位皇帝,普通人能够记在脑海里的只是20几个罢了,更多的皇帝本身也是历史尘埃,有的甚至活不过几天。普通人,连明朝皇帝,清朝皇帝都说不全的,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只是碎片化的东西,不能够动态地看问题,往往陷入自己的喜好当中,形成二元化思考模式,非好即坏,非黑即白。

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

而历史发展是多维化的,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分析过程,很多历史事件的肇因有N种,比如明朝灭亡有农民起义、皇室颓废、朝廷党争、清军虎视眈眈、吴三桂叛乱、京畿大疫、小冰河期、外国科学的渗入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单单考虑满清趁人之危是不完全的。明朝有他的取死之道,而这个取死之道,是皇权制度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有没有满清都没有关系,注定还是要灭亡的。

就好像现如今,很多国家的政客希望世界大一统,可是这个历史时期根本就办不到,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还在闹分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一统是人类社会最终的方向,只是不符合这个历史阶段,很多国家的经济实力、管理思维、民众素质都达不到,他们还沉浸在小国寡民的乐趣当中,而我国的5000年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大一统的状态下,别人才不敢肆意欺负我们,尽管我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最后都会走向腐烂。

告诫孩子:文史不分家

语文要学好,历史少不了,因为绝大多数的诗词歌赋最后的着眼点就是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我们能够理解司马相如、曹操、曹植、谢灵运、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纳兰容若等,都要结合历史事件来看待他们的具体遭遇,那些优美的词句中,展现的就是当时人们的生活遭遇,这些怎么可能离得了历史背景呢?

举个典型的例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段话怎么看都是名词罗列,如果不知道当时文人的遭遇,就无法理解,那是元朝的时候,文人的遭遇可谓是进入了寒冬,作者马致远,经历了南宋和元初,那是一个文人从天堂跌入地狱的历史阶段,元朝的落后统治手段,昏招叠出,甚至取消了科举考试,马致远这样的文人,经举荐做过小官,不得不靠写戏剧来抒发情怀,上面的几种事物,在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看来,绝对就是一幅充满凄凉悲怆的枯黄画卷。孩子,如果没有这些历史背景,请告诉我,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怎样完整的备一堂中学历史课

再比如,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没有经历过惨痛的感情波折,很难有人理解这段话的悲凉,一般人理解的是,作为清朝权相纳兰明珠的儿子,怎么会写出这样凄婉的词句来?难道公子王孙会有这样的郁闷么?他们不都是天天锦衣玉食么?孩子,历史会告诉我们真相。

历史知识的丰富,可以帮助我们的语文学习,至少在作文的时候,非常有帮助,考试的时候,加入一定量的成语、历史典故,会让整篇文章熠熠生辉,有理有据,阅卷老师也会感到满意,自然就会得到高分。这样说,是不是太功利了?

岂止是语文呢?政治这门课,也和历史挂钩,没有几千年的政治变幻,怎么能够理解当前政治发展的根源和走向?其他诸如:绘画、音乐、舞蹈,甚至是服装设计都有历史的元素在里面。

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单位领导需要整理讲演稿、工作报告,里面能够有几个历史片段作为铺陈,效果自然好于平铺直叙。

诸葛村姑言:孩子,你有一个爱好历史的父亲,学习中遇到不解,可以随时来询问。

诸位对高中生学习历史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敬请发表高见。让孩子多听听不同的想法,有助于树立学习信念

谢谢阅读!受朋友之托转述。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zikao/11132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