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报名网站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怎么样?

宗教长期以来在人类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一点,在中外之间又有着巨大学历和信仰的区别的差别,这种差异也极大影响学历和信仰的区别了当代中西之间学历和信仰的区别的社会构架和文化走向。本文数据部分根据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课题组:卢云峰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并分享分析。

宗教如何存在发展:以基督教为例

在西方,在罗马帝国晚期之前,宗教在政治、生产生活中发挥的的作用很小,也不受重视,在那一时期,虽然基督教已经诞生,但长期以来受到了罗马官方的压制和迫害,比如把基督徒处死,送去角斗场喂野兽等。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基督教里的故事和所谓圣徒。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角斗场内的基督徒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圣劳伦斯遇难(基督教英雄与烈士)

这是因为,对于罗马人来说,传统上的宗教信仰一直是较为随意,薄弱且世俗的,直接继承了希腊的神灵崇拜体系,其十二主神就是来自于希腊,如主神朱庇特即为希腊神话主神宙斯;以及其他类型的宗教。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罗马皇帝马可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在朱庇特神庙前祭祀

罗马帝国实行宗教合一主义,不要求忠于一个神或一种教条,本质是开放的,其包容吸收了很多不同的宗教,相对世俗;但他们确实要求对国家具有卓越的忠诚,基督教一神教的本质阻止了基督徒参与任何涉及“其他神灵”的活动。基督教从来不把国家看作是“最高的善”,藐视国家,破坏了阶级性和秩序性甚至和家庭性,这是一种一神论,偶像崇拜式的宗教体系,也就意味着,这种宗教的扩张一定会对集权制,世俗化的罗马帝国统治造成挑战和威胁。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尼禄的火炬” 根据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说法,皇帝尼禄把基督徒处以火刑

直到罗马帝国晚期,随着帝国中央权力和权威的逐渐衰落,分裂不断加剧,为了减缓帝国的分崩离析,基督教才逐渐为罗马官方所接受;而在充满纷争与动乱的背景下,为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救赎”,其信徒也越来越多,最终在313年,随着“米兰敕令”的颁布终于“转正”,而此时距离罗马灭亡也只有一百来年了。此后,在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中世纪开始基督教迎来了大发展时期,教权也急剧膨胀。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基督教最初的会标,君士坦丁十字,据说是君士坦丁一世看到神迹的样子,即一个交叉与一个P形

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或者基督教的兴盛与否与国家构架和权力分布有直接关系关系:当国家和政权稳固,繁盛,中央权力强大,向心力强的时候,不论是统治者还是居民就不那么需要宗教;而相反,中央缺乏统治力和话语权,区域动荡,这就非常需要宗教出来进行统治权力与精神上的补缺,宗教的存在就是为了填补本应属于政府的职能,如文化教育,医疗,甚至税收以及精神安慰等等。也因此,在西方自中世纪开始进入分裂的“封建制”时期,文化凋敝经济衰退,基督教开始在以上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修道院控制了几乎所有的文化资源,建立最好的医院,酿制最好的啤酒葡萄酒,甚至拥有自己的土地庄园和农奴,信徒们也大笔把叮当作响的钱币送进教士们的口袋。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以修道院为核心的中世纪小镇

同理,这也正解释了中国为什么在古代以来,文化体系中宗教一直没有发挥重要作用的缘故,中国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体系下,就是不太信宗教,也怎么不需要宗教的;历史上佛教最盛的北魏十六国时期也正是一个充满纷争大杀四方的年代,就是如此还经历了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大规模禁佛事件,此后千年再也没有恢复曾经的规模势力。

明白宗教的这种特性是理解宗教发展的关键,同样,在当代中国,宗教及信徒们的布局发展也映射着这一逻辑下的社会现实。

当代中国总体信仰概览

根据GFPS(China Family Panel Studeis)于2012年的调查,目前受我国政府承认的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全国89.6%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也就意味着只有10%的人认为自己信仰宗教。在这10%中,又有6.7%的人信仰佛教,其次是基督徒,占1.9%,最后是伊斯兰教徒,占0.5%。(注意:该调查针对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集地区,没有涵盖如西藏、青海、内蒙、宁夏等地)。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相对应的,根据皮尤调查报告,在世界范围内,有80%的人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除中国外)。这一数据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大多数地区的差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华人社会中,很多自称无信仰的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无神论者。如根据台湾地区的研究,很多自称无宗教信仰的人在再次询问是否“信神”上,有60%选择了信;而对于无信仰又不信神的人中,又有60%的人说自己会“拜神”,且大多数都是拜的佛教。这一现象在大陆地区也一样存在,很多人虽然不信教,但还是会存在祈福,去寺庙上香等情况。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甚至有这种代祈福出现,这也是种古老的传统了;基督教也有这种情况,甚至有贵族专门养修士替他定期祈祷,自己就可以省下时间精力去浪荡。

在调查中,加入宗教组织的人又特别少,所有受访者中真正参加组织的只有1%;从分布的情况来看,河南、甘肃、辽宁等省加入宗教组织的受访者较多,而上海受访者中虽有10%声称信佛,但加入宗教组织与团体的只有不到1%。令人惊讶的是,广东的受访者中加入宗教组织的非常少,只有0.1%,这与我们一般印象中广东浓厚的宗教氛围有较大差别。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尽管受访者中参加宗教活动的比例不高,但由于国人整体而言参加社会组织的比例就不高,因此宗教组织成为了我国第一大社会组织,部分地区人数甚至超过工会人员。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在参加活动上,每周都会参加活动者占1.4%。在区域分布上,如河南受访者参与宗教活动人数最多,每周都参加的受访者就达到3.4%,甘肃为2.2%,甘肃的伊斯兰教徒甚至每天都要参加宗教活动;经济更为发达地区的上海广东等省市则频率要低一些。这一情况和教徒结构也有一定关系,如河南、辽宁基督徒比例较高,基督教每周都可能有活动;而广东佛教徒比例很高,而因为佛教组织化度更低,缺少相应短周期宗教活动。

当代中国宗教信徒人口身份特征

由于教徒信教情况与性别、身份、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客观因素有直接关联,因此在这些领域,差异和代表性会更明显。

总得来说,不论是中外或是不同历史时期,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信仰宗教,调查中女性信教比为11.5%,高于男性的8.4%。1.2%的女性加入了宗教组织,男性为0.5%。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年龄上,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信佛比例高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基督教相反,40岁以上中老年人信基督比例高于年轻人,而基督徒中以60岁以上的老人比例最高(30%)。然而,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虽然大学生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佛教有更多倾向和喜好,但基督教也有相当的市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传教现象在我国高校内相当普遍,如张贴各类传单,现场拦人进行传教,举办活动等等。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基督教的本土化,也更容易为乡村人群所接受

在文化水平与信教关联之间,整体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以上文化水平)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少。从类属来看,在基督教信徒中,文化水平中间层信教较少,位于两端的信教者更多(即非常高学历者和低学历者信教相对更多);佛教这一差异会小一些,而最平均的则是道教,从文盲半文盲人群到受过高等教育人群信道教比例都基本相差无几。总体而言,宗教信徒里文化水平在初中和以下的占75%左右,大专以上学历者教徒不足10%。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基督教本土化,通过与梆子,二人转等传统歌舞表现形式结合进行传教

宗教信仰与社会阶层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穆斯林和佛教徒平均收入较高,基督教徒平均收入较低;天主教徒,即使有收入,平均年收入也较低,穆斯林一旦有收入平均收入较高。

基督教的特殊表现

基督教徒在我国的情况更加特殊,其情况较为复杂,更为突出,值得注意。

根据2010年的《宗教蓝皮书》显示,中国信基督教的有2305万人,其中1556万人受洗。基督教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宗教,尤其在河南省的农村地区,基督徒比例已超过佛教。除此之外,基督徒组织归属感更强,加入宗教组织比例最高,达到三分之一;参加宗教活动也是最积极的,有超过一半(54%)坚持每周都参加,相比之下,信佛者40%从不参加宗教活动,道教更是达到60%。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我国乡村地区这样的教堂并不少见

除此之外,主观评价上,有超过三分之二基督徒认为宗教对自身很重要,对信仰重视程度排在其他宗教前面,尤其超过佛教道教。而在年龄文化上,基督教信众年轻人比例低于佛教,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内,基督教发展形势迅猛。如根据社科院2015年《当代大学生信教群体状况调查》的统计,北京大学学生的信徒百分比是11.3%,其中基督徒9.4%,佛教徒1.9%;人民大学学生的信徒百分比是10.7%,其中基督徒5.4%,佛教徒1.8%,伊斯兰教徒3.6%;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信徒百分比是6.8%,其中佛教徒4.5%,天主教徒2.3%;清华大学学生的信徒百分比是这四所高校中最低的,占2.5%,为基督徒。数据显示,北大、人大学生中基督徒比例高于佛徒,清华学生中的信徒比例在这四所高校里最低。报告显示,近年来基督教在大学校园内传教势头较迅猛,影响较大,如果在校园传播宗教的趋势继续升温的话,信教大学生的比例将会继续增长。

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此次调研样本反映,信仰基督宗教的大学生对宗教活动或仪式相对比较看重,他们也更注重宗教群体生活,基督宗教信徒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是最稳定最频繁的,这是很多学生选择基督教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调查样本显示,北京大学见过宗教团体在校园进行活动的学生比例比其他三所学校高。2008年北大学生对基督宗教的态度调查数据显示,北大对基督宗教“比较熟悉”以及“略有所知”的大学生多达76.3%。由此可见,北京大学的宗教气氛相对较浓,值得深入分析。

宗教,不可忽视的影响

对于宗教在我国情况的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整体信教比例很低,约10%在汉族聚集区,佛教徒比例最高,其次是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佛教仍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基督教影响力不可小觑,尤其对于农村和低收入,低文化群体而言,若从组织化,参与活动频率和信徒觉得宗教重要性的角度来看,基督教已成为汉族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宗教学历和信仰的区别

这一幕映射着当下乡村地区的现实问题

总体而言,有无宗教信仰者在收入方面差距不大,但当收入相当时,有宗教信仰者比无宗教信仰者对自身经济和社会地位主观感觉更高,也就是说,宗教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在主观上让人感觉更满足。因此,这也恰恰和数据统计相对应,即在我国目前而言,宗教在乡村地区和较贫困地区,发展隐秘且蓬勃,为中老年人关注,很多地方都出现有各类教堂,而这也映射出一些问题————即我国的乡村和基层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而根本而言还是经济问题,提升收入,丰富生活和精神世界(这也是当下年轻人所需要的),让中老年人更多感到关怀,组建其他类型的社区和帮扶组织,让政府职能去覆盖填补曾被宗教所代替的功能,是基层建设的关键。

参考资料:

当代中国宗教状况报告——基于CFPS(2012)调查数据

习五一:应当重视当代中国大学生信教不断升温的现象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chengrengk/11821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