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考学历百科

妇产科的最高学历难学吗?

她是中国妇产科奠基人妇产科的最高学历,首届中科院唯一女院士,终生未婚却有5万多个孩子。

她是林巧稚。

林巧稚(1901年-1983年),医学家。

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妇产科的最高学历

1

林巧稚,福建鼓浪屿出生,08年上蒙学堂后就读于鼓浪屿怀仁学校,13年升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年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并留校任教,2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此后余生都投在了妇产科事业上面。

林巧稚那个年代正是重男轻女十分严重的时期,由于母亲已经连生二胎女婴,于是到林巧稚出生时,已经被母亲随意放置在床边,多亏父亲将她及时挽救回来,否则就不会今后光辉的一生。

林巧稚父亲在新加坡留过学,思想新潮的父亲就让林巧稚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5岁时林巧稚母亲因病去世。

自那以后她便一心想要救苦救难,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怀着非凡的爱做平凡的事。

众所周知北京协和医院是全国最有权威的医院,但凡能够拥有毕业文凭,就相当于拥有了在全世界各国行医的资格。

21年7月,林巧稚和女伴余琼英一起去参加协和医院考试,本来以为没有什么希望谁知最后被录取了。

林巧稚被录取是因为女伴余琼英考场中晕倒,林巧稚用最短的时间将突发情况处理完毕,其中一口流利的英文让考官十分佩服,于是她被医院破格录取。

医院考试十分严格,同届25人最后只留下16人,这16人中林巧稚成绩最好,获得了“文海奖学金”。

8年后,林巧稚毕业,成为留院执医的第一位中国女医生。

毕业后林巧稚去跟在外国医生身后学习经验,29年圣诞节成为了林巧稚的转折点。

这一天深夜突然来了一位紧急患者,医生想要赶来但是路途遥远实在赶不过来。

当时林巧稚只是一名助理医生,但是情况危急于是她被委命为主治医生进行手术,林巧稚如临大敌但是依旧不慌不忙,最后亲自操刀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台大手术,手术的成功让她提前两个月拿到了继续任用聘书。当时聘书上写着,聘任期间不得结婚。其实这条违背人伦的规定很快就被废除了,但是林巧稚已经彻底投身到妇产科的工作中。

林巧稚一生未婚,后来她说:“结婚就要准备做母亲,就要拿出时间照顾好孩子,为了事业我决定不结婚。"

妇产科的最高学历

2

出国深造

1932年,林巧稚前往英国伦敦妇产科医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

1939年,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读研。

1940年,林巧稚被美国聘请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

同年回国,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

之后林巧稚去过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也去美国芝加哥医学院当研究生,最后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国,回国后就一直站在了妇产科的岗位上。

3

悬壶济世

1941年,北京协和医院被日本人占领。

林巧稚不得不中断医学科学研究。

“我们必须回归医学本源,医学本源是人的纯洁善良。”

协和医院因日军占领停办期间,林巧稚在东堂子胡同开办私人诊所。为了减轻病人负担,她主动降低挂号费、对贫穷患者医疗费减免。许多产妇把在林巧稚接产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等名字,以示对她的感激和纪念。

刚开始林巧稚是协和医院的妇产科主任。

后来医院因为日军入侵被迫关闭,于是林巧稚就自己开私人诊所,开诊所不挣钱反而还免费施诊,诊所开业后后来协和医院恢复,这中间6年的时候林巧稚亲自填写了8887份病例。

抗战胜利后协和医院重新开张,林巧稚继续重回医院任职,还将自己在美国省吃俭用的生活费和车马费全部捐给医院,只希望给更多幼儿带来福利。

林巧稚一生接生了5万多婴儿,就连冰心和林徽因的孩子都是她亲自接生。

林巧稚一生60载,她坚持在医院度过,哪怕是49年开国大典礼都未去参观,直到去世前一天,她还接生了6个婴儿。

“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

她一生没有成为母亲,但是却是成千上万婴儿的母亲,每一个出生的孩子,她都会用英文写上林巧稚的孩子(Lin Qiaozhi’s baby)。

因为常年高负荷的工作,林巧稚病倒了,陷入深深的昏迷状态,82年最终安然入睡。

她的墓志铭上写着:“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

“关爱,是医生给病人的第一张处方。”

林巧稚用对亲人的方式对待病人,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的肚子上,为病人擦擦汗水,掖掖被角。

妇产科的最高学历

单有对病人负责的态度还不行,还得掌握过硬的医术。

没有真本事,病人会在妇产科的最高学历你的手下断送性命。

这是林巧稚70年前亲手书写的病历。这份长达5页的病历,是1946年林巧稚在北平中央医院坐诊时写下的,记载的是一名王姓女子的病情,记录的诊断内容严谨凝练,字迹工整、一丝不苟。

妇产科的最高学历

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随时可以打通这部电话。

电话里能解决的问题,就电话里解决。

遇到电话说不清楚的,她会起来赶往医院。

妇产科的最高学历

4

献身医学

1946年,林巧稚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主任。同年,协和医院恢复,医院邀她重返协和。她再三考虑,辞任北大医学院职务,将诊所结业,返回协和,并在此工作直至去世。

1959年,林巧稚当选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文革”中,林巧稚被划为“重点改造对象”,被发配到病房做护工,清洗便盆、倒痰盂……“文革”结束时,林巧稚已近80岁。

1978年,林巧稚被确诊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此后她在病床上完成了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这是她唯一的一本学术专著,其余的都是《农村妇幼常识问答》、《家庭育儿百科大全》等科普性读物,为的是让老百姓能从中受益。

妇产科的最高学历

5

“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妇产科的最高学历!”

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她慢慢平息下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

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后的话。

妇产科的最高学历

1983年,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逝世。

按照遗嘱,她平生积蓄的3万余元,全部捐献给首都幼儿园、托儿所;

遗体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

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1984年,厦门建造了名为“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

“毓”意为培养、养育,这是对她一生接生了千万婴儿、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医学人才的纪念。

邓颖超在这里亲手植下了两株南洋杉,以象征林巧稚高洁的品格——静穆地伫立,守望一片医学的净土。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

这是林巧稚的墓志铭。

和所有父母、学生一起成长,点击最上方头像关注“教育行动”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shudian/1421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