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考材料

人物画自考怎么样?

《特写兵团人》(之一)

宗树荫

认识邱盛林是在1985年3月。当时人物画自考我在市广电局机关工作(此前在电台当编辑记者),与电视台隔楼办公。老邱时任电视台美术设计兼台办主任。之前他在市歌舞话剧团任舞台美工。他去年调来是搞专业的,但行政事务占据人物画自考了他很多时间,使其无法专心致志地从事专业创作。然而,他却能游刃有余地兼而顾之。整天身穿一件蓝色工作大褂,乐呵呵地忙活着,忙完了琐碎的行政事务,就坐下来编排他创办的“美术作品欣赏”栏目,在电视上播出、点评本市和兵团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栏目从开办之日起,至他1989年秋天调到市书画院当专业画家,共播出150多期,受到石河子美术爱好者喜爱。

由于我爱好写作之余,也喜欢书法绘画,自然成为栏目的忠实观众,成为老邱的粉丝。不时与他探讨并请教有关美术知识。他也不吝赐教,侃侃而谈。也是今生有缘,我与老邱的身世经历略有四同:一曰同年龄——皆出生于1944年,属相猢狲人物画自考;二曰同为鲁人——老邱出生于滕县,属鲁南;我降生沂水,属鲁中;三曰同命运——都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辍学,且都读过农中;四曰同有挑战命运的犟脾气——都是少年嗜读,博学强记,故而学有所成——我俩曾“同窗三载”,同时在新疆大学“成人自学考试考班”毕业。

成人自学考试号称“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十年动乱后陆续在全国开办的。考生不需要入学考试,每门功课考试及格颁发及格证书,全部功课考试及格后颁发毕业文凭。但教育部委托北大等高校出的考卷题目既难又多,且对考试纪律要求极严;因此虽然允许考生反复补考,但取得文凭者很少。也为此在国内教育界赢得很高声誉,得到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好评和认可。1982年前后,国家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先期开办,取得了成功经验。

新疆首届成人自考是1985年5月开始的。我与老邱自幼辍学,上大学曾是共同梦想。于是,同时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考院校新疆大学)。时常在一起研究课文备考。1988年5月,都以全部功课一次考试及格的成绩,顺利取得了大专毕业文凭。农八师、石河子市自考毕业生还荣登《石河子报》光荣榜,一起合影会餐,风光了一阵子。成为同学后,我与老邱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谈身世、谈理想、谈抱负,互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我对老邱的身世经历知道得更为详细。

邱盛林出生于滕县的一户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然而造化弄人,命运多舛——因为家庭成分高,因而,尽管读高小时品学兼优,却无法考取公办初中;辗转考上农中后,又因家境贫困辍学。但其生性倔强,愈挫愈奋,乃以古人“囊萤”“映雪”为榜样,焚膏继晷,寒窗苦读。读书之余,苦学绘画。他从小就痴迷画画,上学后,语文和美术课成绩同样优秀。在学习绘画的道路上,他深受三个人的影响:第一个是他的大舅;第二个是教美术的陈老师;第三个是和他同住一院的崔姓老人。

他的大舅工书善画。邱盛林家墙壁上悬挂的四幅小写意《墨竹图》就出自他的手笔。画竹竿用笔劲健挺拔,画竹叶个字介子画法灵活运用,形态各异,生气勃勃;特别是一幅风竹,一幅雪竹,画得更加生动传神。大舅还喜欢扎风筝,画风筝。他扎的风筝花样繁多——八角、大鹏、蛤蟆、蜈蚣新颖别致;画的老鹰、虎头、蜈蚣活灵活现。每年初春,大舅都到城里来卖风筝。小盛林时常跟着看热闹。大舅风筝扎得好,画得更好,卖得也比别人贵:别人的风筝一个卖8分钱,他的风筝卖1毛钱。每当小盛林看着墙上大舅的画,想着他卖风筝时的红火情景,就对大舅崇拜之至。

教美术的陈老师是科班出身,国画西画都很擅长。他教学认真:室内教学生画静物;室外带学生画速写。邱盛林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还学会了学画做人的道理。在邱盛林的描述中,和他同住一院的崔大爷对他影响最大。这位老人相貌清癯,是个奇人怪人,整天独来独往,靠在邮电局门前,用毛笔给别人写书信为生。每年春节前半月,崔大爷就在这里写对联、卖对联,失学的邱盛林时常帮着裁纸磨墨,顺便学习书法。崔大爷工于书法:楷书学唐代颜真卿,柳公权;行书学晋朝王羲之、王献之。他对顾客态度和颜悦色,时常应其需求现场挥毫:对文化低的人一般用唐楷;对文化较高的人就用“二王”行书;还偶尔用草书书写。每天收摊子时,就把几幅剩余的对联挂在那里,让那些没钱购买的人自己来取。

崔大爷更喜欢画画,家里藏有不少绘画书籍。老人很爱护书籍,邱盛林每次去看书前,必须先洗手后方能翻阅。在老人家里,邱盛林看了不少书,最令他爱不释手的是《明清山水画集》,反复看了很多遍。老人绘画功底深厚,某年春节前,曾给邱盛林家画了一幅《喜上眉梢图》。画面上一树红梅火红耀眼,一只喜鹊站在枝头向外瞭望,另一只喜鹊正向它展翅飞来……画面构图新颖别致,两只喜鹊画得生动传神,邱盛林时常凝神观赏,对老人钦佩之至,时常痴痴地想:何时能学会崔大爷的本事,就不愁吃不饱饭了!老人无儿无女,与老伴相依为命。去世前把邱盛林叫到床前,用颤抖的手,取出多年来收集的一本邮票相赠,留作永久纪念。邱盛林知道这些邮票来之不易——是老人给别人写信时,在旧信封上取下来的。他至今珍藏,视若珙璧。

三位钟情绘画的家乡老人把少年邱盛林引向了丹青之路。给他灰色的童年涂上了一抹亮丽色彩。他刻苦读书画画,立志不负韶华,毕生以画家为职业。然而,此时恰逢1959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家三口人全靠母亲做点小生意,出卖女红为生,生活难以为继。1961年春天,邱盛林与弟弟邱盛森跟随母亲远赴新疆,投奔在新疆兵团工作的姐姐邱盛琪谋生。

邱盛琪,1934年出生于滕县。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后,因受家庭成分影响,继续升学无望。但天无绝人之路,1952年,在她18岁的青葱岁月,遇到了参军入伍的机会。1949年9月25日,陶峙岳将军率领7万多国民党官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軍二十二兵团”;不久,王震将军率领一兵团二军,六军进驻新疆。然而,十几万官兵的粮秣供应,后勤保障,使经济贫困的新疆不堪重负。于是党中央决定:部队屯垦戍边,自给自足。王震将军有率部在南泥湾开荒的成功经验,对在新疆屯垦戍边充满信心。但是,大部分老兵(特别是军官)年龄偏大,绝大多数都没有结婚。当时有两句顺口溜说:“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孩子扎不下根。”

王震将军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亲自写信和湖南、山东省委负责人联系,并派出熊晃将军为首的“招收女兵工作团”,分赴湖南、山东招收女兵,并放宽了征兵条件——出身成分不好的女青年也可以入伍。当时,邱盛琪在滕县城里看到“征兵启示”后欣喜若狂,立刻赶到征兵办报了名,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在兖州集训时她被选为区队长。不久部队开拔,她尽职尽责地带领区队40多个女兵,辗转奔赴新疆军营,被分配到二十二兵团政治部文化部从事文化工作。在这里,与比她大两岁的战友黄友盛一见如故,后来结为夫妻。黄友盛,中共党员,湖南平江人,1950年毕业于广西军政大学。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两人转业后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农八师莫索湾二场(今148团)、151团(又名紫泥泉种羊场)、石河子造纸厂学校任职——黄友盛当校长,邱盛琪任教务主任。

邱盛林3人来到石河子时,邱盛琪已生育4个孩子,当时她和丈夫每月工资共100多元,全家9口人,生活很困难。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邱盛林主动放弃学业,1961年夏天,被招收到柴油机厂当了工人。分配工种前,他和新工友们在副业队劳动锻炼了3个月,任务是修建职工土坯住房。继之又与几个青年工友干了一段时间露天厕所的清洁工。这年冬天,他被分配到翻砂车间当翻砂工。这个工种不但要求严格,劳动强度也很大。工房里非常潮湿,使有些老职工得了诸如“风湿性关节炎”等职业病。但邱盛林依然任劳任怨地工作着。进疆后,无论在待业期间,还是在就业后艰苦的劳作中,他没有忘记刻苦读书学画。不时抽暇到新华书店阅读美术书籍。没钱购买,就心摹手追;他还喜欢走上街头,兴趣盎然地用铅笔画人物和景物速写,绘画水平进步很快,得到工友们赞扬和厂领导的赏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座革命大熔炉,许多有志者在这里锻炼成才。——一些有“历史问题”,“出身不好”或有复杂社会关系的人。只要人品好、表现好,基本上都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这种宽松的政治环境,主要是受王震将军的影响下形成的。王震将军向来以“识才、爱才、护才”著称。他在率部进疆途中,收集并带来许多人才。其中不乏有“各种问题”的人。这些人在新疆后来的开发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兵团各级掌权者大多为王震部下,上行下效,他的老部下们也大都思想解放,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敢于接纳使用所谓“政治不可靠的人”。最典型的一个事例是:1957年,著名诗人艾青被错划为“右派”后,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先是把他安排到黑龙江某农场;后来王震去视察工作,发现艾青水土不服,又把他安置在新疆兵团,受到兵团副政委张仲瀚周到照顾。不久王震来到新疆,带着艾青在兵团视察,决定把他安排在农八师工作。

就在少年邱盛林到达石河子的头年金秋,农八师政委、师党委书记鱼正东主持召开了“师党委常委会议”。会议决定:坚决执行王司令员把“右派诗人”艾青安排在农八师并予以照顾的命令。任命艾青为农八师文工团顾问,全家住进了师招待所,享受师级干部待遇——和鱼正东一样,月薪200多元。这种殊荣,恐怕在全国几十万“右派分子”中绝无仅有吧!艾青从此精神振奋,一扫昔日心理阴霾,在爱好诗歌的青年中广收“门徒”,形成了20年后的石河子诗人群,后来石河子文联创办了由艾青题写封面的《绿风》诗刊,成功举办了全国诗坛盛会,赢得了“诗城”美誉,——诗坛巨匠艾青居功甚伟。

由于兵团政治宽松,使全国各类人才趋之若鹜。后来成为邱盛林画友的董振堂、李其煜等著名画家、就是分别从从河南、山东自动进疆到农八师的。兵团的政治清明,使邱盛林几乎忘掉了家庭出身带来的烦恼,他学习绘画更加勤奋,画得越来越好了。他的绘画才能引了厂领导和工友们的重视:时常让他画黑板报、宣传栏,参加厂里的一些宣传活动。他曾被推选为职工代表,参加全厂职工代表大会,曾担任过张仲瀚将军警卫员、厂里的杨政委当场表扬说:“小伙子表现不错,好好干,大有前途!”文革期间,红色宣传盛行。厂里决定在25米高的烟筒上写上“毛主席万岁”五个红漆大字,任务落在邱盛林身上。这是一个艰巨任务。经过反复琢磨,他想出了办法:用绳子拴住腰部,脚踏一块用绳子捆牢的木板,由两人在烟筒顶上抓住绳索上下移动。他手模砖块丈量好字的间距,用铅笔打好草稿,然后用刷子蘸着红漆书写。每写好一个字,就划到地下往上看一看,然后再划上去写下一个字。忙活了大半天,5个红彤彤的美术字写好了,他浑身沾满了油漆,但心中美滋滋的,为圆满完成任务自豪。

1965年,为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0周年”,邱盛林被抽调到兵团宣传部组织的美术组,在北京筹建一个大型美术展览。他的任务是制作两个沙盘,分别表现石河子开发前后的真实情景。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开发前的沙盘里荒草离离,土房低矮,小路崎岖……;开发后的沙盘里,白杨参天,楼房林立,大道平坦……;在两个沙盘里,分别制作了若干小人。当时他还不懂人体解剖和透视规律,只是按照远小近大的一般原理认真去做,结果得到了兵团宣传部专家肯定和表扬。这些专家大都是跟随王震将军从内地进疆的,表态极具权威性,给邱盛林很大鼓舞。期间,他拜画家戈捷为师学绘画;师从雕塑家宋兴华学雕塑。在两位老师指导下,他的绘画、雕塑技艺进步很快。

这之后,邱盛林开始有意识地师法造化,仔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提炼生活,进入了真正自由的创作状态。他的艺术活动频仍,艺术作品佳作迭出:1971年,参加兵团宣传部举办的“美术创作研討班”,创作出圆雕《不断实践》。并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术作品选》;1975年,赴北京参与筹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二十周年建设成就展览”;1986年,参与筹办“新疆建设兵团成立三十周年建设成就展”;1987年,创作圆雕《未来》(高300cm,立于石河子广电局大门前);2000年,创作大理石圆雕《龟兹乐舞》(高300cm,立于阿克苏宾馆院内);2007年,创作不锈钢圆雕《跨越》(高280cm,立于石河子大学东校区)……

邱盛林从事美术创作60多年,共创作作品一百多件,5幅作品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展,其中版画《准葛尔情怀》、《心中的歌》两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他精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

1972年,邱盛林调到农八师文工团任舞台美工。期间到莫索湾团场去布展。途径莫索湾总干渠。时值盛夏,天山融化的雪水在渠道里奔腾喧豗;宽阔的大桥上,一群牛正在慢悠悠地朝桥北对面行走,邱盛林只有停下车来耐心等待。这时,突然一辆拖拉机轰隆隆地从对面驶来,吓得牛群快速躲到桥两边。这种情景使他意识到兵团大农业生产的兼容并蓄,前途无量,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当天晚上,在团场招待所里,他勾画了一幅简单草图,以备未来创作使用。1983年,他根据11年前的草图,创作出了版画《准葛尔情怀》。先后入选“全国第一届农垦美展”、“无锡市首届艺术节美展”、“新疆兵团庆祝建党70周年美展”、“兵团成立4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3年收字81号总237号);先后在《新观察》、《绿风》、《石河子报》、《乌鲁木齐晚报》、《新疆工人报》等报刊发表,荣获兵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学艺术成果奖”二等奖。

另一幅版画《心中的歌》,是他在伊犁观察体验生活的结果:1981年,他随石河子文工团到伊宁演出,一个朝暾初上的黎明,他到伊犁河边散步,此时,一个亭亭玉立、身着艳丽服装的哈萨克族少女,手臂抚摸着一头正在饮水的奶牛,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朝着远方眺望。旁边一头可爱的小牛在仰天长叫。这如诗如画的情景,使他激动不已。1982年,版画《心中的歌》完成了。相继参加了“新疆自治区美展”、“新疆、内蒙、宁夏、云南、甘肃、青海六省区版画联展”、“新疆兵团庆祝建党70周年美展”、无锡市首届艺术节美展、中国美术馆部分藏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3年收字28号总203号);1983年入选《新疆青年美术作品选》;先后在《美术》、《边疆文学》(云南)、《绿洲》、《石河子报》、《瀚海情》等报刊发表。

鉴于邱盛林作品的数量和质量,1986年,年仅42岁就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1987年,又加入了中国版画家协会;1989年,当选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5年,当选为“新疆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他以几十年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逐渐成长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著名画家、雕塑家。

在邱盛林佳作迭出的同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邱盛琪,邱盛森也取得了很大成绩;1985年,全家三喜临门:姐弟三人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的艺术实践使邱盛林博才多艺——不仅精于绘画、雕塑;还善于大型工程设计、豪华酒店宾馆装潢。1991年,曾被石河子市“外办”派往苏联阿里木图市从事装潢设计工作,任工程总设计师,总监理师。1994年退休后,任新疆广告公司“中亚设计工程公司”经理。1997年,应聘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主持“中国亚联商贸城”装潢工程,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从此畅游商海,风生水起,惹得很多兵团艺术界人士眼红耳热……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的这两句诗,成为我与邱盛林的真实写照。自从他调离广电局后,我俩都忙于事业,心无旁骛,居然多年失联,但是互相都惦记着;2014年,我在兵团卫视“我的兵团岁月”栏目中,看到邱盛林的专访视频(事后得知是央视记者在他的北京郊区寓所采访的)。70岁的老邱全无老态,精神奕奕,面对摄像机镜头,心平气和地叙述着艰辛童年;畅谈在兵团自学成才的漫长岁月,表达了对兵团的感激之情。节目结束前,他向记者透露了写作自传的计划;我热切期待着。

辛丑年金秋季节,远在海口居住的邱盛林,委托李梓君登门造访,转交他的新著《世俗观》、《曾经阿拉木图》两书,洋洋約70余万字,显示出深厚的文学功底。由于《世俗观》篇幅过长,加之,我正在写作爱国家族的传记文学,时间金贵,只精心选读了《天山赋》、《唏嘘童年》、《李其煜》、《大漠神韵》以及李梓写的《后记》等数篇精彩诗文。《天山赋》是一篇描写巍峨壮观天山的精品力作,全诗辞采华丽,气势磅礴,读之令我心旌摇曳,拍案叫绝;《唏嘘童年》、《李其煜》、《大漠神韵》是三篇传记文学 ,作者秉承太史公“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读之使人真实可信。《唏嘘童年》是邱盛林坎坷的童年经历,写的真实感人自不必说,但我对《李其煜》一文尤为欣赏:描摹此公老顽童形象形神毕肖,读之令人捧腹。这是因为我对此公极为熟悉的缘故。当年,经我与于君云涛推荐,并经我的挚友、时任八一毛纺厂党委副书记门登凯支持,使此公顺利从农场调往八毛厂任职。李君为人放浪形骸,是性情中人。善于写意人物和花鸟,尤其精于写意葡萄。此公曾是我的老乡兼文友,调往技校任教后极少晤面。《大漠神韵》写的是兵团著名画家董振堂。行文不事雕琢,挥洒自如。作者通过参观董的画展、与其交谈过程,对其绘画作了精彩评论,——显示出深厚的美术理论功底,请看如下两段文字:

“细细看来,老董的画,笔墨简练,着色不多,浓、重、焦、淡、清,酣畅漓漓,层次分明。有时几笔浓墨,有时数根线条,在似不经意的随手挥洒中,渗透着扎实的素描功底。造型结构严谨,神态潇洒飘逸。他笔下的人物,大多在面部和手部线条密集,而且笔笔到位,在线条的浓淡疏密中,显示人物的内在感情。在体态衣着上,往往用重笔浓墨,使整个画面具有欢快的节奏感。有的笔划竟然突出人物形体之外,则越发渲染了边疆少数民族生机勃勃、豪爽彪悍的性格。”

“他的作品笔墨凝重,着色简淡,大面积的空白呈现着幽思遐想的虚幻,黑白色调的变化孕育着四季风云的超脱。在董振堂的画中,人与自然沟通了,笔墨与情感融合了。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新疆的天、地、人应该是一个整体。画人,实际上是画‘天人合一’。这就不难理解他笔下的人物往往举止安详、神色恬淡的内涵了。看来,画家是在探索人类的整体意识,着意发掘‘新疆人’对大自然的静态抗争力。”

董振堂祖居中州南阳,曾就读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他生得身材瘦弱,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他的大写意人物、花鸟画却大气磅礴。他的代表作《兵团人》,赴京展览后,震动首都画坛。他的写意花鸟也堪称一绝。我曾经亲眼目睹他的大写意画鹰,极尽变形夸张之能事,颇有国画大师李苦禅风格。董振堂是我的朋友,是享誉新疆的国画大家。我曾经计划写作他的专访文章,然而天妒英才,刚满70岁、在创作的盛年就因病辞世了。读了邱盛林《大漠神韵》一文不胜嘘嘘,不由扼腕长叹!

《曾经阿拉木图》是邱盛林的长篇纪实力作。由文化部驻外文化参赞丁海嘉先生作序。反复阅读后,窃以为作品有如下特色:一曰“结构严谨,剪裁得当”。1991年,1997年,作者曾两次赴阿拉木图从事商务工作,若干年后,根据当年的工作日志写成该书。如果对繁琐的记录不加剪裁,势必写成一本流水账。然而,作者却别开生面,另辟蹊径,把商务活动、经历的事件,归纳为56个醒目的标题,这些章节,既能单独立篇,又能上下衔接,使全篇浑然一体;同时,根据标题选择材料——摈弃掉一些琐碎内容;叙述事件时,打破时间顺序,采用倒叙、插叙等修辞格,使文章要言不烦,有条不紊。

二曰“内容充实,耐读耐赏”。作者以第一人称叙事,以“我”的所见所闻,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秉笔直书”。1991年夏秋之交,作者的团队因公务到达前苏联阿拉木图市,当年12月苏联解体。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 1997年,作者第二次到达阿拉木图从事商务活动,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数年,阿里木图成为“哈萨格斯坦共和国”首都。当时哈国经济繁荣,不少外国企业家来此投资经商。但是社会治安依然存在隐患。作者所在团队就曾遭遇黑社会敲诈勒索。关键时刻,领队老板向东镇定自若,经与警局上层通报情况,派来警察维持秩序,才得以安然无恙。

另外,为了增强作品可读性,作者还把这座域外名城的人文掌故收录文中;如开篇《初出国门》一章中,除简略介绍该城历史变迁外,还增添了两个内容:一是由一个维族女人的出现,详细介绍了这个地区维吾尔族的形成历史;二是由大街上一个夏伯阳巨幅画像,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这位民族英雄的事迹;在《里海脉搏》一章中,作者一行在里海岸边的“舍甫琴科塑像”前合影留念。舍甫琴科(《辞海》913页为谢普琴科》)是乌克兰著名诗人、画家,出身农奴家庭;作者用大篇文字,详述了这位艺术家坎坷而辉煌的人生;在《冼星海韵律》一章中,作者不仅实录了冼星海于1941至1944年流落该城的传奇遭遇,还应丁海嘉之邀,参与了冼星海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全书中还有不少上述内容。这些人文景观的描述,使读者大饱眼福。

三曰“随类赋彩,画韵美文”。中国画自文人画派形成一来,追求“诗画兼容”为最高境界。故苏轼评论王维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苏轼更是一位诗书画巨匠。他的许多诗文都具有浓郁的画意。如他在流放黄州时写的80余字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全篇没有一字写月亮,却成千古意境深邃的咏月名篇。诗坛巨匠艾青早年学画,因而,他的《礁石》等诗篇都画意盎然。现代画家中,写散文最好的是丰子恺。所以,他才创造出笔墨至减、意境优美的写意人物画。齐白石早年是个木匠,但他自幼刻苦攻读诗书。曾有七绝诗云:“村书无角宿缘迟,二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一个寒门学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人画家都极为重视文名诗名,就连某些诗文名气为画名所掩者,也认为自己诗文最好。齐白石就曾说:“余诗第一,书法第二,画第三,篆刻第四。”可见老人对诗文的重视程度。可惜当代书画家大多未谙此道。文艺,文艺,首先是文,然后才是艺。文之不工,艺将焉附!

邱盛林自幼苦读诗书,兼学绘画,长大后嗜读画史画论,对历代文人画家钦佩之至。他热爱生活,师法造化,写出的文章自然画意盎然。阿拉木图(哈萨克语为苹果城)历史悠久,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全城被天山山脉和云杉三面环绕,阿莱山脉山顶积雪四季不化,成为城市宏伟壮观的天然屏障。市区宽阔平坦的林荫道四通八达,气候冬暖夏凉,四季空气清新,渗人心脾。邱盛林非常喜欢这座美丽城市,涉笔为文,将其旖旎风光流泻笔端——如对果戈里大街景区鸽群就有一段生动传神的描绘:“一大群鸽子在那里漫游觅食,恰似一片涌动的雪涛。当行人从鸽群中穿过时,它们并不起飞,而是极不情愿地让出一条小道,行人过后便立即合拢。这些鸽子不用担心人类的捕杀,人们也尊重这些象征和平的鸟类,彼此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难得的自然界共生共荣的美丽画面……”

邱盛林的性格幽默诙谐,写起文章来轻松自如。看似清淡如水,却耐人寻味。他善于写人物——既写“大人物”,也写“小人物”;他笔下的“大人物”,大都是与这座城市有关的历史名人:如19世纪哈萨克民族的伟大诗人、哲学家、经典作家阿拜、库南巴耶夫;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以及前文所述的夏伯阳,舍甫琴科等等。对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都引经据典考证,经得起历史检验。作者写得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小文物”,在娓娓道来地讲述中,描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在《魅力中文》一章中,对哈国大学中文教师阿米娜的描写就非常成功。这位哈族女教师对中文的热爱到了痴迷程度。抓住作者随其中国丈夫到家造访的机会,请教一些长期弄不懂的中文词汇;请看两人有关“踏青”一词的问答——问:“我知道这是踩着绿草的意思,但是,为什么不说‘踩绿’呢?”答:“青是介于绿和蓝之间的颜色,常用来描述不成熟的东西。如青梅、青杏、青年。‘踏青’是清明节前后中国人春游的习俗。那时的草地尚未成熟,所以就用‘青’字来形容它了。‘青春’的本意就是这个季节。假如说成‘绿春’,就成为笑话了。阿米娜听了若有所悟,点头微笑。”

作者与女教师的这段对话,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现场感极强。作者笔下的“小人物”都写得活灵活现,颇得俄罗斯短篇小说大师契科夫笔法: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中,营造出抒情味极浓的艺术氛围。我很赞成丁海嘉先生对邱盛林《曾经阿拉木图》一书的总体评价:“常言道:天道酬勤。这部作品是作者常年笔耕不辍的成果,真实地记载了前苏联解体前后,在与我国比邻的他乡异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变迁。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作者的拳拳赤子之心,深深爱国之情,令人感动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邱盛林虽然已届古稀之年,但依然精力过人,壮心不已。中国文学是一座雄伟壮丽的高山,他义无反顾地攀登着;中国绘画是一片风景迷人的绿洲,他不知疲倦地耕耘着。祝愿老同学身健笔健,珍惜艺术创作的黄金岁月,取得文学绘画创作双丰收,以累累硕果装点未来绚丽辉煌的暮年晚景。

2021年12月——2022年1月,写于石河子

邱盛林工作照及作品选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版画《准葛尔情怀》 (中国美术馆收藏)

人物画自考

版画《心中的歌》 (中国美术馆收藏)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人物画自考

本文作者宗树荫简历

人物画自考

1991年3月摄于广州

宗树荫,笔名鲁蒙,号沂蒙山人,山东省沂水县人。1958年高小毕业后读农中半年即辍学,1988年5月,取得新疆首届成人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毕业文凭(主考院校:新疆大学)。曾在家乡当农民,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当临时营林工、伐木工;1966年5月赴疆,先后在兵团农三师45团、53团当农工;石河子八一毛纺厂当保全工,1976年10月,任八毛厂宣教科干事。198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0月调石河子广电局,历任广播电台记者、编辑,广电局宣传科副科长、局总编室主任、《绿洲声屏报》(《石河子广播电视报》)社首任社长兼总编,石河子广电局副总编。职称主任编辑。从事写作50余年,发表了大量新闻和文学作品,荣获各类大奖30多次,多篇作品入选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文集;采写的诗坛泰斗艾青的三篇散文入选《艾青纪念文集》(199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主创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电视散文多篇。电视散文《塞外绿城》荣获2003——2004年度“新疆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写作之余,还致力于书画理论研究和书画创作,曾有多幅作品在国内参展并获奖。1992年,被聘为“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石河子分校”名誉校长。

现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兵团作协、书协、美协会员。其业绩已载入《铭记同乡——天南地北沂水人》、《中华人物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离退休干部风采》等辞书。

编辑:侯松平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zikaochangyong/1150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