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考报名网站

公务员制度自考知识点好吗?

本科二本行政管理专业,一战备考4个月,150.2考取某省直部门,备考主要自学。

公务员制度自考知识点

录取的各种手续已全部办理完毕,一直想写一篇帖子回顾一下自己的备考历程,一方面我备考时,也在知乎上获得了很多已经考上大神的帮助,对我的考公确实起到了作用,心存感恩,有必要回馈一下;另一方面也是用我微不足道的经历给想考公务员的学弟学妹们的一点点建议,希望能对选择考公之路的朋友有所助力。

奈何初入单位,一直忙于熟悉各种业务,学习各种知识,拖拖沓沓,直到现在总算写出此文,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写在前面:它山之石虽可以攻玉,但备考切不可照搬照抄,此文不做推荐,不含广告。主要是将自身备考的一些心得、方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读此文者能结合自身实际,从中攫取有用信息,是我写此文的初衷。

文章主要以如何备考实操性干货为主,没有太多故事情节。

报考原因:首先,自己非常喜欢公务员这个职业,而考到省直部门是一直以来的梦想。其次,毕业时工作找的也不理想,正好父母也希望回家乡发展,索性全职备考。最后,自己本科学习行政管理专业,对行政管理工作并不反感,并且感觉自我知识积累也还可以,因此选择了考公。

前期准备:我从毕业决定考公,7月主要工作是进行考资料收集、时间规划等等,真正学习的内容很少。8月到正式开始备考,相对很多人来说备考时间较短。每天早上七点前起床,中午午休一个半小时,晚上十一点睡觉,每周休息1天,用来睡觉、逛街、看电影等等,到考前基本一直坚持下来,比较规律。国庆节休息了四五天,几乎是完全放松的状态。考前一个月每两周休息一天或半天,基本上是一直高度集中精力学习的。

下面我将具体讲一下我的考公备考方法。

使用资料:《中公教材》+亦申红宝课+《历年真题集》+《华图模块宝典》+粉笔题库+人民日报app+知乎app

备考过程:

我是8月开始学习备考,个人感觉8月开始是比较合理的,太早复习战线太长难以坚持,太晚复习后期会很慌。每天学习6个小时左右,一般安排在早上,晚上睡前会顺便看一些知识点。前期主要看教材+听亦申红宝课,顺便做一下书上的题,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多,申论需要较强的思维。

行测篇

我的学习主要有三轮:

第一轮:看视频课+做题。第一遍我是正常倍速看视频课,看完一章华图模块宝典中对应的部分,仔细理解答案的意思,做题时尽量用视频课中老师讲的方法技巧解题,刚开始时总习惯用自己的方法解题,但练着练着,就习惯老师讲的方法了,发现老师讲的方法是真的很好用,解题速度提升了很多,比如数量关系的容斥原理三集合问题,是容斥原理中最难的题,按自己的方法可能要3分钟以上,还不一定能做对,但是用亦申红宝课9秒解题思维的画图法,画个简单的图就能搞定,30-40秒就能秒杀。同时再空闲时用粉笔题库免费刷刷题,以查漏补缺。

行测五个部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判断推理三个部分难度不大,其实哪个老师讲的都差不多,只要跟着老师掌握基本技巧,再强化刷题练习,都能掌握。行测最难的是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有很强的技巧性,行测拉开差距主要就在于这两个部分,讲的最好的老师,一个是华图李伟明的课,一个是亦申红宝课数资课程。

第二轮:专项做题+二刷课程。模块宝典按照板块刷题,同时回顾错题,遇到自己不会或者遗忘的题型,回去看对应的课程,这时我选择性的看课程,第二遍我是1.5倍速听课。

按照板块刷题效果很好,可以各个板块突破,正确率也逐渐直线提升。按板块做题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横向对比、培养题感,比如言语理解,就能很好的掌握其题目考察的是转折之后是重点、还是递进之后是答案、还是题干同意替换是选项。比如图形推理就能做出感觉,一看到题型就能感受到是数量变化、还是对称关系、还是旋转、还是元素。

行测备考首先对知识点一定要很清晰,做题才能心中有数,如资料分析黄金19条,完全能够解决80%以上的资料分析题,只要熟悉了以后,看到题就能直接套用其中对应的哪一条,解题速度大大提升。行测是一个越学越薄的课程,一开始可能看到教材(或其他讲义)非常厚一本很害怕,但是到最后真的没多少,数量关系不就那十几个题型,言语理解也就那几种考法,图形推理规律也不多.......

第三轮:做真题卷+复习笔记。

每2天一套真题卷(真题试卷很多,各地联考、省考、国考题都可以,不要担心没有题做,但一定要做真题,不要做模拟题!不要做模拟题!不要做模拟题!!!),早上做题,晚上或者第二天研究答案,搞清楚每个题考什么,每个选项为什么对公务员制度自考知识点?为什么错公务员制度自考知识点?做到做一道题,搞清楚一类题。这个阶段一方面我感觉培养了我临考的感觉,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做题速度,知识也得到很好的回顾复习。

多次滚动复习笔记,笔记是自己的前期复习成果,对于查缺补漏意义重大。行测考试是一个效率比拼,就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对最多的题,所以速度和正确率很重要。

申论篇:

第一轮:培养思维。申论关键始终在于思维+方法,我是先正常倍听课,申论是客观的主观题,除文章写作之外都是按点给分,申论答案要点都来源于材料,所以要重点培养申论踩点思维,然后掌握提炼技巧才是关键,千万不要去背什么答题公式,经典例句。

归纳概括题:就是找准点,把材料中的要点提炼出来,基本要点踩到就能拿分;

提出对策题:对策的来源无外乎材料中的直接对策、问题反推对策、原因反推对策;

综合分析题: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看的结合;

贯彻执行题(公文写作):就是按照领导(题干)要求,把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按照公文的格式写清楚就行;

文章写作:有一定难度,要能够审清题意、有力论证、提出办法、关心民生。

申论可以说能不能拿高分小题就看能不能找到点,作文就看能不能找准主题然后有力论证,讲的好的老师也就华图钟君和亦申凌泽,这两个老师都有机关工作经历,讲课能结合实际行政工作,更深入系统,可以帮助我们高屋建瓴,而不是一味的靠套路“假大空”。不过钟君老师的课近几年都没有更新,但申论之术(b站免费)部分依然有学习意义。凌泽的申论蓝海思维、掘金思维、核心思维,“凌泽9字诀”和“人民时评仿写法”,一定要学,尤其是人民时评仿写法,可以说是文章写作的拿分利器。

第二轮:题型突破。这个阶段,狂刷模块宝典,从归纳概括开始,一个题型题型一个题型突破,从阅读材料、审题、写答案、研究答案到回顾课程,全流程按照第一轮学到的思维方法做题,巩固思维习惯,培养踩点意识,申论动手是关键,否则听课时很爽,做题时很难,不知从何下手。这个阶段我认为是我申论提升最快的阶段,可以说从思维方法运用不畅,到行云流水,基本看到题就知道考什么、如何踩点、如何答题。

通过这一轮的学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于答题已经很有把握、信心满满,只需再做点锦上添花的事,自认为高分拿下申论不再话下。

第三轮:做真题、背考前狂背15页纸、听考前冲刺课。

做近十年真题,依然是2天套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和流程答题,答题后研究答案,重点关注自己没有找到的得分点,分析原因,反思总结。

考前狂背15页纸也要熟悉,这个对于申论的意义完全不亚于行测,15页纸总结了很多经典素材,都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做好了分类,既有经典故事,也有名人名言,还有典型论点和近期时政大事,多浏览几遍申论多拿5-10分完全有可能。这是亦申红宝课内部资料,倒不是说必须要有,且算是锦上添花吧(ps:考前在网上应该是可以找到免费的,不过出得比较晚)

考前冲刺课建议学,在考前老师会把各个题型进行最后梳理,帮助我们查缺不漏,尤其是大作文,老师会梳理近年国家重要政策和发展方向,预测大作文。当然预测不一定准,关键要自己基础打的牢,但是我考前冲刺课时,老师恰好预测到新时代下的如何推进国家改革,和考试大作文如出一辙,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可以说作文答题我最满意,应该说我运气不错。

每天睡前抽20分钟刷刷人民日报app的时评文章,既可以培养思考问题的角度,也能关注国家时政,积累大量申论素材。

一些感悟:

公考的过程是辛苦的,但考完的时候非常感谢这一段经历,重新拾起自己的自制力。同时在这4个月的考公过程中,我也曾无助彷徨,也曾难以坚持,时常在知乎上看各位知友的成功经历,让我备受鼓励,也常向前辈们请教求助,得到知友的打气加油,让我更好的坚持下来。非常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祝福所有在战同学和学弟学妹。

无论成败,我们都有理由为自己的勇敢和努力骄傲。

我相信,如果真的努力,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么多,但如能通过此文,让看文的人从中攫取到丝毫有用信息,也算是我对于曾经帮助我的人的一种福报相传。

祝大家圆梦公考!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chengrengk/14845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