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考网大全

银行柜员查学历吗难学吗?

30+,目前已从银行离职,上岸某省厅公务员。从决定离开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要离开,为什么银行基层员工过得这么苦逼,槽点满满。时至今日,在离开之际,写下了如下思考。

终于上岸了,终于要从工作了五年的银行离开了,说实话,对于这份工作没有任何不舍,唯一不舍的就是一路走来,对我照顾有加的各位领导和很多可爱的同事们。在30+的年纪决定考公,将人生清零重新开始,下这个决心确实很艰难。从研究生毕业起,我就在一家城商行工作,从基层网点一直干到总行机关。这次上岸准备离职之际,总行人力资源部的老总还在挽留我,希望我能留到总行机关工作。这几年收入也还凑活,银行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较大,收入波动较大,入行这5年,收入一直在12-15万之间波动,在我们这个三线省会城市,一万多的房价,消费也不算高,这个收入我个人觉得也满足了,但是我毅然在2019年作出了考公的决定。

可能在银行工作过的小伙伴有更深的体会,离开银行的理由实在太多了,知乎上关于银行工作的风评已经差的不能再差了,总结起来就是“要钱没钱、要闲没闲、要地位没地位、学历错配”。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特点其实只适用于网点,如果是总行或者省分行机关,平心而论,并没有那么糟糕,也算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在网点工作的那些日子,依旧深深的伤害了我,伤害了身边的很多同事。

一、要钱没钱

银行业的收入实际上已经十年没有增长了,十年前进银行时拿多少工资,如果这十年间职位没有提升,今天依然拿着相同的工资甚至更低。随着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的收入开始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关于银行业收入,实际上大家普遍存在几个误区:

误区一:金字塔顶端VS金字塔底端。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银行业薪酬是平均值,浙商银行上海分行陆家嘴支行一个小行长,年薪1000万,拉高了陆家嘴支行全体员工的人均收入,我所在的支行行长和我一平均,我的年收入也五六十万了。大家只看到部分银行人收入很高,比如银行高管,年薪百万甚至千万不是梦,比如业绩优秀的客户经理,年薪数十万也不在话下,然而更多的是每个月挣着几千块钱的普通员工。

误区二:表面高薪VS到手工资。薪酬数字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到手工资,银行对外公布的收入都是建立在员工完成任务指标的基础上,对于基层员工而言,多达几十项任务指标,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全部完成,有很多基层员工拿着基本工资勉强糊口,国有银行稍微好一些,基本工资尚能勉强维持生活,苛刻一些的股份制银行,一个月就一两千的基本工资。以我为例吧,由于我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因此最近大半年我在行里实际上一直处于一种放飞自我的状态,可以说除了将手头本职工作做好之外,对行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额外的贡献,业绩几乎没有,所以各种绩效、奖金、挂价基本上与我无缘。所以今年我的月均收入从去年的一万多元下降到了5000元。而这有个前提,是因为我的基本工资就接近4500元。平心而论,关于基本工资这一点,我觉得我所在的银行还算是一家良心企业了。

误区三:短期收入VS收入可持续性。即使作为一名优秀的客户经理,年薪几十万,但是很多人从来都没想过,这几十万的工资构成,里面只有十分之一是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占比过低的结果就是,银行柜员查学历吗你要想维持高薪,就必须拼命的工作,将自己身体和时间都奉献给银行。直到有一天,银行柜员查学历吗你年龄大了,身体不行了,经常生病要请假,直到有一天,你上有老下有小,老人住院要请假,孩子生病、上学要请假,于是你的业绩变差了,不仅拿不到高额的奖金,还会因为请假被各种扣工资,甚至连基本工资都拿不全。原来你以为可以拿一辈子的高薪,回过头来才发现,那就是你此生收入的最高点。

误区四:绝对收入VS时薪。单纯从绝对值来说,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收入不能说高,但绝对不低,至少也在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不考虑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单纯的比较收入就是耍流氓。在银行工作的人都知道,银行人尤其是基层员工的收入是用生命和尊严换来的,媲美互联网行业的工作时长,媲美农民工的工作强度,媲美夜总会小姐的社会地位。这些综合起来才成就了所谓的高收入。

二、要闲没闲

工作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考核越来越严。老百姓都觉得银行下班早,五点半就关门歇业了,实际上关门后是无穷无尽的开会、培训、业务技能考试。网点很多岗位中午不能休息,尤其是柜员只有40分钟到1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客户经理和网点行长等岗位中午倒是可以休息,但是晚上则需要加班处理业务、外出营销客户,半夜回家是一种常态。日工作时长10小时起步,12小时正常。周末时不时还要搞个团建,美其名曰增强团队凝聚力,释放工作压力。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刚入行的那一年冬天,有几个月的时间,基本没有在晚上九点之前下过班,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开会或培训。工作第三年转客户经理岗位以后,由于按揭贷款业务量太大,整整半年,我回家时间几乎没有早于晚上十点,每次放款前夜加班准备资料,甚至会到半夜12点以后。回顾我在银行工作的这几年,与朋友们最疏远时候的就是在网点的那段日子。晚上不能正常下班,朋友们约饭我从来都不在,好不容易九点、十点下班了,朋友们约夜宵、唱歌等,我上了一天班实在太累,也基本都谢绝了。最长的一次我记得有大约半年时间,同一个城市我最好的几个兄弟一共见了不到3次,久而久之,再好的朋友,感情都淡了。此外,网点节假日都正常营业,柜员、大堂经理等岗位没有正常的节假日,几年的时间都没能和朋友们在节假日相约出去玩儿。其中有两年,因为过年期间网点轮班,也没能回家过年。

 银行柜员查学历吗难学吗?

三、要地位没地位

银行人的社会地位是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基层员工,看谁都像客户,见人都想跪舔,只希望能完成那花样繁多的任务指标。很多基层员工每天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外出营销,去商场、市场发传单,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存款、信用卡、二维码支付等产品,大家经常在街上看到西装革履、穿的人模狗样的人发传单的,不是保险公司、二手房中介、就是银行员工。而且银行压榨员工,首先从员工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开始,一人进银行、全家进银行,直到每逢岁末年初月末、季末、年底,亲戚朋友都躲着走。银行员工从来都只有求人的份,没有被人求的份,曾经有同事跟我说:“自从进了银行以后,整个人都变得自卑了,见到亲戚朋友也感觉低人一等了,总觉得需要别人帮忙完任务,需要求着人家。有时候总是麻烦朋友,人家也觉得烦,很多朋友也就慢慢疏远了”。

四、学历错配

其实对于银行基层员工而言,工作性质与大家熟悉的保险公司(指基层保险推销员)和二手房中介没有什么区别。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干的差不多的工作,保险公司和房地产中介的员工都干的好好的,就银行员工事情多、矫情。是的,相比较银行,我们确实较少见到保险公司或者房产中介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这么深的怨念。但这真的是因为银行人矫情吗?

可能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国内银行业的员工构成和保险公司、房地产中介有质的不同,银行员工的学历结构要远比保险公司、房地产中介高端。现在国内的银行如果是正规途径进入,大学本科学历已经是起步价了,而且研究生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其中不乏名校的研究生。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地,前些年不乏清北复交等名校生在银行趴柜台、发传单的。我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一家城商行,2020年校园招聘在简历筛选环节首先挑选的都是双一流高校。但实际上网点工作是根本不需要这么高学历的。对于柜员来说,由于现在信息系统的发达,柜员只要能认全常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就完全可以胜任,这种工作需要本科生或研究生吗?一个初中学历的人经过培训都可以上岗。抛开柜员不说,其他营销岗位,主要工作就是上街发传单、搞推销,这样的工作需要本科生或研究生吗?这样的工作甚至不需要培训,只要你脑子灵活、能说会道,你干的比研究生、比博士生更好。这样的工作最需要的不是学历、不是知识,而是关系、是社会资源。说到这大家能理解为什么银行有这么多关系户了吧,各种官二代富二代扎堆进银行,这些关系户在银行其实生活的很滋润,很多人每天就是来混日子的,但是人家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啊,凭借自己的关系,可以给银行带来很多资源,领导要靠着人家完任务的。

这下大家能理解为什么基层银行员工有这么多怨念了吗?因为对于这些辛辛苦苦16年甚至19年寒窗苦读的孩子而言,没有谁希望自己毕业后干一份只有高中甚至初中学历就可以干的事情,没有希望自己读的985/211,读的双一流,毕业以后要去街上发传单。那为什么保险公司和房地产中介的人就没有这么多怨念呢,因为这两个行业哪个像银行一样有这么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这么多名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人可能又会说,那一开始肯定要从网点开始,从趴柜台开始,慢慢地提拔到机关工作了,对学历和能力要求还是挺高的。这倒不假,但问题就在于,我前面说过,银行的关系户太多了,他们都是银行的衣食父母,机关就那么点岗位,能轮到其他人吗?

“要钱没钱、要闲没闲、要地位没地位、学历错配”,这就是银行网点工作的典型特点。正是因为这种工作特点,所以银行每年的离职率非常高。以我所在的银行为例,近几年离职一直需要排队,有时候能排两三个月之久。每年通过校园招聘的新员工始终无法填补老员工离职留下的窟窿,导致各家分支行和网点一直处于人员紧缺状态,而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在职员工的工作压力。

以上这些当然是我离开银行的理由,但不是全部。我之所以离开银行,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因,这关乎多年来我关于人生意义的看法。银行工作太纯粹了,纯粹到每天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想尽一切办法赚钱。

现在社会上对银行服务评价普遍较差,其实这是由目前银行的经营模式决定的。群众把银行当服务业,希望能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但银行将群众当做提款机,希望从每一个进门的客户身上榨取到最大的价值。大家没在银行工作过不知道,银行内部开会或者搞培训经常会讲一句话:“把每一个进门的客户吃干榨尽”,刚进银行时,听到这句话,我内心是震惊的,从来没想到在银行内部是这样对待客户的,对外宣传的所谓服务,只不过是压榨客户剩余价值的一种手段,银行员工对客户满脸堆笑、有求必应的服务也不过是想通过所谓的“优质”服务让客户帮自己完成任务指标,好赚取那可怜的绩效工资和产品提成。所以这天然就成了一对矛盾,导致客户和银行处于一种对立状态。最可恶的是,银行为了从客户身上榨取全部价值,不断的向一线员工加码各种任务指标,员工为了完成任务,拿到工资,就想尽一切办法向客户推销各种五花八门的产品和服务,不管客户需要不需要,这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导致投诉频发。这种情况下,银行又用近乎变态的投诉处理机制向客户表忠心,将员工推到了与客户对立的最前线,引导客户将自己对银行的不满意全部转移到一线员工身上。如果这一点大家不好理解,在这里举一个其他例子:前一阵子饿了么和美团推出了一个愿意多等5分钟的新机制,看似对送餐员的人性关怀,实则将客户与平台的矛盾转嫁到了客户与送餐员之间,银行干的就是同样的事情。

说这么多,大家应该能明白为什么银行一边强调服务,一边又对普通群众爱答不理,宁愿你排长队,也不愿意增开柜台加快业务办理速度,明知道你不需要,也要软硬兼职、威逼利诱向你推销产品。因为从根子上,银行就没想着为群众服务,所谓的服务,不过是为了榨取客户剩余价值的手段和遮羞布。

现在回到前面我说的问题:银行的工作太纯粹,纯粹到唯一地目的就是挣钱。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网点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和指标都是带着挂价的,拉来一万元的存款多少钱、客户购买一万元的理财多少钱、发放一笔贷款多少钱,办一张信用卡、开一张银行卡、开一个对公账户、注册一户手机银行、一户个人网银、一户企业网银、一张单位结算卡、一户电子回单、一个直销银行、一个微信银行、卖出去一套贵金属、一份保险、一份基金、营销一户代发工资、办理一户二维码支付、一户POS机等等,每一项任务指标都有挂价,完成了有钱挣,完不成要扣钱。每天从上班一开始,面对的就是今天要完成多少任务,完成了可以挣多少钱,完不成又要被扣多少钱。

面对几十项眼花缭乱的任务指标,员工首先想的是,哪一项指标完成了挣钱最多,完不成扣钱最多,那就首先去做,如果有些指标挂价太低或没有挂价,那就一定没有人去做,不管他重要不重要,比如说单纯的服务群众的事情就没人做,除非这个客户有可以榨取的价值。这种工作氛围锻炼了每一个网点工作人员的火眼金睛,就像高端商场的销售员一样,每一位客户从进入网点大厅开始,工作人员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观察、了解你是不是所谓的优质客户,能从你身上榨取多少价值,完成多少任务,如果判定你有价值,立马会有好几个工作人员带着灿烂的笑容围着你甜言蜜语,让你感受到春风拂面般的温暖,同时,工作人员互相之间还要明争暗斗,生怕别人抢走了到手的肥肉。如果判定你没有价值,那结果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大家只要回忆一下自己进银行网点办业务时,热脸贴上冷屁股的感觉就知道了。

我从未见过一个如此纯粹的工作,上班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挣提成,我从未见过一个如此势力的工作,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将其按照他能带来的价值打标签。这严重背离我的三观,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也告诉我,不能这样对待身边的人、对待进来办事的群众,这更违背一个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有时候我会希望,哪怕有那么一刻,我干的某一件工作不是为了完成那点任务,不是为了挣那点钱,而是单纯在工作中体现我的价值,因为我的工作使得这个单位变得更好,使大家更开心,因为我的努力,使群众享受到了更好的金融服务,帮助有需要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希望看到群众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和感激。但是这些,在网点都是奢望,我只是一个纯粹的赚钱机器。深夜里,仰望星空时,我会想,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工作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就应该如此纯粹吗?

在社会物质生产还没有极大丰富的时候,工作还只是人们的一种生存手段,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的首要目的还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下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会在工作中追寻更高级的意义:追求事业成功,体现自我价值,寻求兴趣爱好和快乐源泉,在职场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甚至通过我们的工作为社会进步、为人民幸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贡献。在现代社会,虽然社会物质生产还没有极大丰富,使得工作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需要,但很多人在做职业选择时已经不再单纯考虑物质层面的东西了,人们会考虑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工作内容和自己兴趣爱好的匹配,长远发展与短期利益的结合。

从漫长一生来说,越到职业生涯后期,物质激励对人的驱动力就越小,兴趣匹配度、职业成就感、社会责任感等精神层面的驱动力就越大。金钱可以在短期内驱动一个人去做自己不喜欢、性格不匹配的事情,但是很难在长期里起到同样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将工作当事业,可以奉献终身,有人将工作当糊口的手段,越干越痛苦。当社会较为落后,人们没有选择时,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当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再匮乏、选择越来越多的时候,这就成了大问题。

 银行柜员查学历吗难学吗?

我自幼成长在校园,可能是受到了校园里书香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很爱读书。小时候家里有个书柜,里面都是我爸妈的各种书,书柜虽然不大,不过我还是在上高中之前就基本上把里面我能读的书都读完了。后来上了大学后,面对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籍,我仿佛找到了宝藏,大学四年里大半时间都泡在图书馆了。工作后经济宽裕一些,更是停不下来读书的脚步,现在自己家里大概有藏书七八百本,尤其喜欢读历史、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一类的书。也正是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从最终结果来看,人逃离不了死亡,无论生前赚了多少钱,当了多大官,享受了多少荣华富贵,最后都是一抔黄土,正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辛辛苦苦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一段时间我很迷茫,因为从最终结果来看,人生似乎是没有意义的,所有人的终点都一样。

我还记得大四快毕业的时候,面对以后的前途,我心生迷茫。那是一个四月的下午,北京的天气已经温暖起来了,我上完自习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路过学校操场,操场的绿色网状围栏上挂了一幅红底白字的横幅,上面写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一刻,好像有某种东西触碰到了内心深处的渴望,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这个项目,回到宿舍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具体的情况,就果断的报了名。于是我从北京来到了大西北,一座沙漠边缘的城市。

后来在西部计划服务的过程中,我边工作边读书,同时继续思考人生的意义。偶然间,当我回过头重新阅读以前读过的书和文章时,有两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一句是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另一句是尼采说的:“人生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这两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人当然都会死,目的一样,但是过程可以不同,死的价值也可以不同,人生应该是一座桥梁。如果有人通过我这座桥梁实现了他们的人生梦想,有人通过我这座桥梁收获了幸福的生活,这个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那么这样的人生就不再苍白,即使有一天我死了,也不再是轻如鸿毛。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zikao/1458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