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考材料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难学吗?

一、古希腊

1、希波战争

两个不同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的民族之间的碰撞,象征着“自由民主战胜专治奴隶”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

希波战争

2、伯罗奔尼撒战争

斯巴达城邦联盟PK雅典城邦联盟

希腊文明的内战,内部不同政治形式之间的矛盾冲突。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

(1)“修昔底德陷阱”

外裂-内裂-人心的分裂。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传统理解的,快速崛起的“老二”,威胁到“老大”的地位,必然发生战争。这种扭曲的分裂,是从外裂渗透到内裂,直至人心的分裂,而导致的 。

3、为什么西方孕育民主政治

参考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枪炮、病菌与钢铁》

(1)地理:

希腊:地中海地区,山地为主,农耕土地面积少,倒逼贸易的发展

中国:文明发祥地:关东、关西、河北,都是平原为主,有天险可守,资源丰富,农耕可自给自足

(2)信仰:

希腊:希腊宗教世俗化比较高,希腊神话主线围绕宙斯找小三,赫拉抓小三,宙斯安抚小三的故事,神与人共同努力,相对平等。

中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等级清晰分明不可撼动。

(3)人民:

希腊:商人讲究规则,讲究公平,世俗化高,流动性大,崇尚自由

中国:重农抑商,流动性小,知识面小,文化程度低,容易相信君权神授

(4)国家:

希腊:各个小城邦,人口有限,有什么事情喜欢商量着来,逐渐发展了,元老院、公民大会等。

中国:面积大,人口多,需要有高效的统治手段,逐渐发展了郡县制,中央集权。

二、马其顿帝国

1、师承关系: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

苏格拉底:捍卫民主而死

柏拉图:痛恨民主,厌恶民主的暴政,梦想成为哲学王(政治收归哲学),改变世界。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边缘城邦出生,渴望所有知识。

2、马其顿的扩张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

马其顿是希腊文明边缘的弱小的王国,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印度。

横扫当时西方已知的几大文明:希腊、波斯、埃及、巴比伦、印度

(1)与秦始皇对比

同:

①都是文明边陲小国,文化落后。

②父祖辈已完成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③短时间横扫各国,成为大一统国家。

不同:

①都是雄才伟略有勇有谋,但是格局不一样。亚历山大以战争逻辑为主,更像是项羽;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以维系国家大一统为主,才是大一统帝国皇帝。

感悟:马其顿帝国昙花一现,促进民族融合,更像是希腊文化的播撒机,为接下来的古罗马的传承奠定基础。

3、城邦时代和帝国时代的断层:

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只能成为野蛮人的主人

亚历山大:征战过程中推广希腊文化,促进东西方融合,

结果:城邦统治逻辑无法适用大一统帝国的统治逻辑,帝国分裂

感悟:“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认知的壁垒根深蒂固,知识渊博如亚里士多德,也无法跳出自我认知的陷阱。切忌自我设限,被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他人设限,跳出自我认知看世界。

三、古罗马

1、罗马的内核:

(1)宗教神话框架基本与希腊一致,世俗化程度较高。

(2)以农业为主,人民朴实简单。军民一体,军功授爵。

(3)军国主义,靠对外战争成长,繁荣。

感悟:相对复杂的民主,50%希腊+25%秦+25%近代德国。

2、政体:王治-共和-帝国

王治共和:

①罗马宗教与希腊宗教类似,世俗化程度较高

②人民当家做主,王治是专治奴隶腐朽落后的象征。

共和帝国

①统治低效,满足不了人民的诉求。

②大而富的罗马,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

3、大的历史脉络

(1)三次布匿战争消灭了迦太基,使罗马变得大而富有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

帝国版图大了,被统治者远大于统治者,公民义务参军的积极性下降,军队战斗力下降。

引发社会主要矛盾:“贫富分化”

(2)斯巴达克斯起义,加速共和的消亡(奴隶、贫民的反抗)

奴隶制感悟:低廉的劳动力给帝国快速带来了繁荣,但同时也抑制工业技术的发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简单路径的成功就像是毒药,产生严重的路径依赖,直至泡沫破裂。

(3)打开战争的潘多拉魔盒

马略改革兵制,类似唐帝国把府兵制改成募兵制,解决军队战斗力问题。

(4)“苏拉可以,我也可以”

苏拉/马略庞贝/凯撒/克拉苏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

共和走向帝国,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政治控制不住武力,带来新的问题——“武力失控”

(5)五贤帝时代

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庇护和马可·奥里略

(6)罗马的“五代十国”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7)戴克里先改革,罗马分东西

目的是解决“武力失控”问题,但是失败了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

(8)西罗马帝国的毁灭,西方进入中世纪

日耳曼人攻破罗马城,西罗马帝国毁灭

(9)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西征徒劳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

问题:

为什么中国南北分裂多次,最终走向大一统,而罗马分裂后便无法统一?

(关注博主,持续更新)

四、中世纪

1、宗教的演变: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

犹太人的底层人信仰犹太教→犹太教的底层人耶稣创建基督教→东西分化东方演变成东正教,西方为大公教→西方演变成天主教和新教

(1)受苦受难的犹太人,聊以自慰创办犹太教。犹太民族的宗教。

(2)犹太教的基层对犹太教上层的垄断不满。创立基督教,不分民族、博爱,救赎,世界宗教。

2、基督教改变日耳曼人

(1)传教

(2)司法

(3)日常教义礼仪,改变人的价值观

3、查理曼大帝-“欧洲之父”

(1)加洛林帝国经历,法兰克王国达到顶峰(查理曼的孙子辈签订《凡尔登条约》,把帝国一分为三,东法兰克,中法兰克,西法兰克,奠定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版图)

(2)采用分封制,大肆分封诸侯,奠定西方封建诸侯领主制基本框架。

(3)日耳曼人文化水平低,管理能力差,大量采用教会人员担任主要诸侯或主要管理人员,奠定政教二元模式。

(4)教皇里奥三世给查理曼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教权名义上上升到政权之上。

4、教皇革命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逼迫皇帝亨利四世跪地求饶,教权权力事实凌驾于政权之上

教会通知西方的精神世界,利用世俗的司法权和立法权完成中央集权。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

5、教皇君主制

英诺森三世确定教廷教皇君主制主推。教会权利走向巅峰

教会会世俗政权针锋相对教会没有军队,内心很慌搞钱建军队横征暴敛搞钱,走下神坛,信仰崩坏。

教回堕落成了世俗政权。教会因为追求权力而走上了邪路

罪恶的赎罪券,源于这个时期的教会

6、基督新教

马丁路德发起宗教运动,创新基督新教

新教和天主教的区别:

(1)新教认为得救只靠上帝,否定善功

(2)天主教权威为教皇诰令,新教认为权威只有《圣经》

(3)天主教认为教会管理人的信仰,帮大家连接上帝。新教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感想:

文化水平低,大家要听教会解读圣经。文化水平上来了,各有各的想法,自己理解上帝,不听教会,属于“去中心化”的思维

7、文艺复兴

(1)加洛林文艺复兴

查理曼主导教会落地的教育改革,保护文化,复兴教育,推广基督教

(2)12世纪文艺复兴

亚里士多德的回归:西方重新认识亚里士多德,颠覆性的理论和知识,打破教会对文化的垄断。阿奎那用神学收编了“亚里士多德”

(3)意大利文艺复兴

但丁等文艺复兴先驱领导,利用阿奎那的神学,重新解读亚里士多德,提倡教廷应服从世俗政权。

8、中世纪的黑暗结尾

为什么叫黑暗的中世纪?

中世纪开局是荒芜的,逐步迎来“光明”,下半场被整个黑暗笼罩。后半段的恐惧,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里。

(1)14世纪经济大衰退没饭吃

政局不稳、战乱频繁、自然灾害

(2)黑死病陷入恐慌,仿佛末日审判

(3)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信仰崩塌,唇亡齿寒

播放两分钟的学历史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zikaochangyong/13972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