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考报名网站

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怎么样?

为林伯豪先生寿

丘麦

古木苍松直插天,伯牙豪气识歌弦。

诲人话暖情尤热,泼墨心雄梦已圆。

纵是悬车非束马,信知仗笔可耕田。

此生但得精神好,何慕瑶台石上仙。

杏坛三尺论英雄,蹊上李桃沐春风。

一卷豪情关左右,半生心血润西东。

名轻名重浯溪笔,曲寡曲高杯影弓。

我与诗翁荆识久,唱酬终未见词穷。

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

鹤山茶余吟笺成员

熟悉鹤山诗坛的文友都知道,鹤山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茶余吟笺”。她不是社团,名声却胜过社团,是由11名“来自五湖四海、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老年诗词爱好者于2001年1月自发成立的。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他们来自教师、校长、医生、农民和退休干部等各行各业,平均年龄逾70岁,最年长已届86高龄。他们每月聚会两次,每月出版两期《茶余吟笺》,每月的2日与16日收作品、发作业,边品茶边谈诗论赋作对(联),切磋琢磨诗词艺术,二十年从不间断。方其时,林伯豪刚从址山镇教办岗位退休不久,加盟“茶余吟笺”后,便自告奋勇,肩负起秘书长、传达员、编辑、打字员等多项职责。

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

幸福一家人

在“茶余吟笺”其他同仁的心目中,林伯豪却是《茶余吟笺》当之无愧的主编,因为他为办好《茶余吟笺》付出最多、贡献最大。在他无微不至的提醒和亲力亲为的推动下,11名“茶余吟笺”成员筚路蓝缕,默默耕耘,薪火相传,释放出诗词创作的无限激情,带领新生代步步为营,砥砺前行,同心圆越画越大,公约数越来越多。在这些醉心于为鹤山诗坛莳红播绿的老园丁们心中,那份珍贵的欣慰和喜悦或许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每名“茶余吟笺”成员内心深处,却都葆有一份谦谦的暖暖的自信和自豪,总能在不经意间交换一个会心的眼神,留下一个浅浅的微笑。在他们眼里,“茶余吟笺”是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转益多师是吾师”,在这里勤恳奉献、默默耕耘,燃烧自己,照亮后人。

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

林伯豪和家人一起

据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原秘书长何翔统计,从2001年至今,“茶余吟笺”已历20个春秋。尽管成员年事已高,有的甚至身患顽疾,但本着对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切磋砥砺,创作不断,有时为了琢磨一段诗句,翻阅资料,寻找佐证,严格遵守诗词格律(平水韵),反复推敲,数易其稿,直到满意为止。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们与广州、佛山、三水、肇庆、珠海、顺德、香港、澳门等地的诗友切磋交流,以文会友。同时,“吟笺”成员像老顽童一样,外出观光游览、采风,感受祖国的建设变化,领略各地风土人情,丰富创作灵感。他们曾到肇庆与西江诗社雅集,到三水访友赏荷,到澳门旅游采风……广东不少名胜古迹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从2001年7月至2019年7月,共出版电脑打印本354期,刊出诗词联共10566首,出版了四集精装《茶余吟笺》(合订本,由鹤山市精联印刷有限公司赠印)。在11位成员中,有10人先后出版了个人诗集,有的还出版了二集、三集。他们先后在《岭南诗歌报》《诗词》《西江诗词》以及香港《岭雅》、北京《中华诗刊》等诗词刊物发表佳作。

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

老有所乐

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可当将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林伯豪便是其中一个努力的榜样、成功的典范。如果说,“教书育人”是他的前半生的写照,那“推敲平仄”却成了他下半生的常态。加入“茶余吟笺”时,他尚是入门级“小学生”(自嘲语),通过参加岭南诗社诗词研修班的刻苦学习,“半缘勤奋半缘天”,他对平仄的拿捏度与创作水平与日俱增,经过专家严格的考核,他先后成功加入广东岭南诗社、广东楹联学会、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等,成为一名省级会员和专业诗人。他创作的诗词,尤其是词作,立意高迈,意境雄奇,情景交融,很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而且量大质高,是《岭南诗歌报》《秋光》等刊物的卖座常客,还出了一本个人诗集《朴园吟草》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不少精品力作还蟾宫折桂,载誉而回,在省内外各类诗词书法竞赛获奖,其中《桂枝香·游台湾日月潭》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诗书画影抒情怀,喜迎十八大”主题活动二等奖;《沁园春·古劳茶山》荣获“广东讴歌老区征文和书画摄影创作大赛”二等奖。他虽年过古稀,但创作劲头不减,脑力、眼力、脚力、笔力均不输给年轻人,连著名诗人、岭南诗社社长张汉青同志都称赞不已,对其作品连连点赞。业内人士公认,林伯豪先生有“唐宋八大家”苏洵之风,老而弥学,学而弥坚,多才多艺,诗词、书法兼精,不仅加入各类诗词协会,还加入书法家协会,尤擅隶书、小楷;难能可贵的是,他退而不休,热心公益,长期担任鹤山市老干部诗书画社理事和诗词课老师,义务为很多退休老干部讲授诗词写作要领,还不遗余力地参与鹤山创文写春联公益活动,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

林伯豪写得一手好隶书

众所周知,丘麦性格正直,为人率真,有一说一,不会阿谀奉承,甚少写应酬诗,如今为林伯豪先生接连写了两首,实属罕有。“我与诗翁荆识久,唱酬终未见词穷”,字里字间,足见他与林伯豪先生情谊之深,相交之久。丘麦这两首诗,虽然是祝寿诗,但不落窠臼,角度新颖,用典贴切,字字如金,高度凝练,气势不凡,佳句迭出,引人入胜,即使对诗词一知半解的人,读后亦使人产生美的感受,足见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里笔者对两个典故解释一下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悬车”,出自《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唐朝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序说:“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二表乞罢将相。”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这里泛指古稀之年,意思是说林老虽到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浯溪笔”,唐朝安史之乱平定后,元结作《大唐中兴颂》,由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写,刻在浯溪(今湖南永州市)的石崖上,以歌颂肃宗的功德。后因称书写歌功颂德文章的笔为“浯溪笔”,黄遵宪《感怀》诗:“且濡浯溪笔,看取穹碑镌。”诗人用“浯溪笔”称赞林老用诗词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丘麦这两首诗,一首是新作,另一首是在2019年10月为林伯豪先生八十大寿所作。由此推算,林伯豪先生今年已届82岁,是一位名副其实、硕果累累的老诗人,无论其人品,还是其诗品,都值得我们推崇。

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

林伯豪合著及个人诗集

我闻林伯豪先生常对人称:“我有‘三福三乐’。三福,退休后学诗,能加入岭南诗社等,把作品变为铅字,此为一福;欣逢盛世,子女孝顺,购置新居,我和老伴洗脚上城,晚年有个安乐窝,此为二福;儿孙满堂,个个成材,承欢膝下,此为三福。三乐,知足常乐,乐于助人,乐在其中。”

址山镇址山中学历任校长

这些荣誉证书只是冰山一角

古人云:“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敬录林伯豪先生三首词作如下,并祝永远达观的林老寿比南山、诗心不老、幸福安康!

沁园春·古劳茶山

林伯豪

车道盘陀,叠翠峰峦,万道彩霞。听鸣泉浅浅,百条溪涧;新楼幢幢,几许人家。鸡盛鱼肥,人勤地旺,千顷山坡栽嫩茶。抬眸处,见茶姑满岭,笑语吱喳。

如今的确堪夸,每忆起从前泪眼花。记艰难岁月,饥无裹腹,泥墙茅舍,风雨交加。休去回眸,且看当下,沧海桑田景物华。辞乡老,念拳拳盛意,远近钦嘉。

沁园春·祖国颂

林伯豪

改革标新,开放腾飞,万里灿阳。赖英明决策,神州觉醒;复兴伟论,赤帜高扬。水秀山明,江南塞北,硕果繁花处处香。春潮湧,看千帆并发,奋力图强。

年年业绩辉煌,喜今日全民赴小康。更重霄揽月,深研宇宙;南溟拒暴,力压强梁。倡导双赢,北京峰会,引领寰球聚一堂。声豪壮,正龙吟华夏,崛起东方。

桂枝香·游台湾日月潭

林伯豪

山光水色,正煦煦春阳,温柔娇滴。万顷沧波似镜,水天澄碧。来帆去棹朝阳里,乐陶然、侣朋同识。四周明丽,楼红柏翠,天孙难织。

对美景、心怀往昔。长宝岛沦亡,湖山沉寂。幸赖先贤复土,气吞夷贼。百年旧事,随云散,已消除、兄弟嫌隙。共期来岁,潭中把酒,再划游楫。

作者:何志强

来源:江门市作家协会

责编:鹤邑文苑

审核:鹤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自考学历提升报名_自学考试信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ww.123kaoshi.com/chengrengk/1457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